《班级管理》课程标准英文名称:Class Management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学时数:** 学分数:1.5 执笔者:****一、课程性质班级管理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训课程。
本课程针对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班级日常管理、班级科学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是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理念(一)课程所属学科分析及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地位及作用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班级管理》课程属于教学管理课程。
2、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课程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有着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培养学生能够分析教学队形心理特点,了解当今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学》培养学生组织课堂教育教学、运用教育艺术的能力。
为后继教育实习培养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理论指导。
3、课程在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地位及作用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是在班级中进行的,班级既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
通过班主任的一系列组织、协调和教育工作,使一个班级的学生逐步从松散的群体发展成为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和制度、有凝聚力、有良好的舆论风气、团结友爱的集体,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其次,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是学校领导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最终落脚点。
班主任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的骨干力量,也是学校行政领导的得力助手。
(二)课程授课对象分析《班级管理》是为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学期开设的课程,在上一学年中,本专业学生已学习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对教育理论、教育史知识及心理学知识都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大三的学生,他们这学期还同时要学习《教学教法》课程和《教学设计》等课程,这与《班级管理》课程有着支撑理解和融会贯通的作用,《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是前述课程的综合实践运用。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主要依据张作岭主编的《班级管理案例教程》、李伟胜主编《班级管理》、王晓春所著《课堂管理》、刘清秀著《班级管理艺术》等。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本课程通过“做”“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广泛灵活的交往协调能力、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使人心悦诚服的说服能力、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五)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的分析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和过程式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班级管理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班级的认识;优秀班集体的标准;管理目标的类型;管教结合原则;召开家长会的方法;尊重学生原则;尊重个性原则;坚持公平原则;民主性原则;与学生谈话方式;班级组织策略;小团伙;班级组织机构;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班干部的培养;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特点;教室的布置原则;座位的编排;班级活动的类型、意义、特点、原则;过程设计与注意事项;班级文化管理的内容、特点、原则;班级影响力(班主任、班级地位);班级管理方法;问题与对策;顶撞行为、恶作剧、偷窃、校外人员侵害等事件的处理及其对策等,使学生学会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规律,能够解决班级管理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进行初步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研究,初步了解和掌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实施班级管理。
(二)分目标四、课程内容第一章班级管理目标与任务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特点二、确立班级管理目标的意义原理与对策一、管理目标的类型二、班级管理目标类型的选择策略原理与对策一、管教结合原则的含义二、坚持管教结合原则的意义三、坚持管教结合原则的要求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二、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程序原理与对策一、家长会二、家长会的特点与优点三、召开家长会的方法原理与对策一、让教师喜欢班级二、让学生走近任课教师第二章班级管理原则与方法原理与对策50一、尊重学生的原因探析二、尊重学生原则的具体要求原理与对策一、中外教育史上典型的个性教育思想二、实施尊重个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原理与对策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二、位次编排要公平合理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要坚持公平性原则原理与对策一、民主性原则的含义和意义二、贯彻民主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原理与对策一、全员激励原则的含义和意义二、贯彻全员激励原则的要求原理与对策一、谈话法的含义和主要形式二、班主任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原理与对策一、情感沟通法的作用二、情感沟通的途径原理与对策一、家校合作的意义二、家校合作的途径与方法第三章班级组织建设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组织的结构类型二、班级组织的功能三、班级组织建设的一般过程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组织目标的含义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的方法三、确定班级组织目标应该遵循的原则四、制定班级组织目标的策略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组织规范的表现形式二、班级组织规范的功能三、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策略原理与对策一、正式群体的含义和特点二、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及特点三、非正式群体的教育转化策略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组织机构的建设二、班干部的基本条件三、班干部的选拔原理与对策一、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二、班干部应具备的能力三、班干部的职责四、班干部的培养第四章班级日常管理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日常管理的含义与意义二、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三、班级日常管理的特点原理与对策一、教室布置的原则二、教室布置内容与操作原理与对策一、班级座位编排二、学生座位编排原理与对策一、生活指导二、学习指导三、健康指导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成员的差异类型与个别教育二、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原理与对策一、班级管理中的奖励与惩罚二、班级管理中的操行评定第五章班级活动管理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活动的含义与特点二、班级活动的类型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活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二、班级活动对班集体建设的意义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二、班主任在班级活动管理中的角色原理与对策一、主体性原则二、方向性原则三、针对性原则四、兴趣性原则五、多样性原则六、易操作性原则七、集体性原则八、创造性原则原理与对策一、开展班级活动的一般过程二、组织班级活动应注意的问题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活动有效性的标准二、提高班级活动有效性的方法第六章班级文化管理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二、班级文化的内容与特点三、班级的影响力原理与对策一、班级文化管理的原则二、班级文化管理的方法原理与对策一、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与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管理随意化二、只重视常规管理与成绩管理,班级文化管理内容片面化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班主任管理权威化四、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班级文化管理方法与途径简单化五、缺乏层次化与人性化,班级文化管理中的评价文化主观化原理与对策一、加强培训工作,更新班主任班级管理观念二、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文化管理三、建立科学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四、确立“立体化”三级班级文化管理模式第七章班级突发事件管理原理与对策一、顶撞教师行为的表现二、顶撞行为出现的原因三、顶撞行为的预防和处理原理与对策一、恶作剧产生的原因二、处理恶作剧的几个标准三、处理恶作剧的方法原理与对策一、学生产生偷窃行为的原因分析二、班主任处理失窃事件时应坚持的原则原理与对策一、处理校外人员侵害学生事件的基本原则和程序二、如何防范校外人员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原理与对策一、学生寻求关注的原因二、寻求关注的行为表现和失效原因探析三、针对寻求关注行为的对策原理与对策一、冷处理具体表现二、冷处理的作用原理与对策一、主体教育理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用爱感化法的具体要求五、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二)教学建议1. 案例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参与案例式重点问题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3.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三)考核方法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过程式考核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具体各项所占比例为:1、N(45)=出勤10+发言10+案例搜集与分析252、笔记(15)=课堂笔记5+课外思考作业与笔记103、期末考试(40):案例分析(开卷)六、教材建设选用与参考书目(一)课程教材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魏晓红等主编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典型案例》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张作岭等主编《班级管理案例教程》。
(二)主要参考书目[1] 邓艳红. 小学班级管理[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2] 熊华生. 班级管理智慧案例[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李学农. 班级管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