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学说史

西方政治学说史

希腊政治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正义之邦,国家规模适中,国内最高建筑可俯视全国,国人彼此相识,社会分工,国内成员分为治理者、武士和劳动者,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

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其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

要取消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共产共妻,男女平等”。

实行哲人王的统治,哲人王是哲学与政治艺术的结合体。

哲人王以绝对理性制定法律,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方政治学说的鼻祖。

研究希腊城邦政治,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老师,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经由家庭和村坊组成城邦。

政体分为正宗:君主(勋业)、贵族(才德)、共和(中庸);还有变态:僭主(私利)、寡头(财富)、平民(自由)。

他批驳了柏拉图的私有财产和废除家庭的主张。

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它兼顾了平民和富人的利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差异:柏拉图:国家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公有制;哲人王的人治。

亚里士多德:国家是由人的本性产生,人本性就要群居,建立城邦,发展下来就是国家;私有制(更符合人类本性);法治、民主、自由,贵族奴隶制,自由民内部平等。

城邦特点:小邦寡民、公民整体主义、邦内自给自足、自由与法治
伊壁鸠鲁:自然哲学、原始契约,主张人从毫无意义的社会生活中退出,专注个人的利益和享受,新快乐主义。

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

唯物原子论,灵魂是会消亡的。

人要顺从自然,但也有自由意志。

神是不会过问世事的。

相信自身的感觉。

认为摆脱了欲望才有真正的快乐。

其思想受到了现实的影响,当时城邦消亡,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个行省。

斯多葛学派:自然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义务和美德,美德在于顺应自然。

人不是城邦的动物,要顺天意。

也主张建立世界国家。

代表人物有:芝诺、爱比克泰德和塞涅卡。

塞涅卡: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

认为人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身,人的理性才是真善。

自然是善与合理性的标志,崇尚自然法与公共利益。

认为政治是人类堕落的产物。

代表作最著名的是《道德书简》
托马斯.阿奎那:法的性质与分类。

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

西塞罗:共和国思想与自然法观念。

国家是公民的联合体,高于个人。

强调私有财产;力主法治,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第一次平等的看待众人,包括奴隶、妇女与外邦人。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使中世纪西方政治观从古典的自然政治观转移到神学政治观。

它促使中世纪教会与国家的联系。

世俗之城的人追求肉体物质的享受,这是不对的,是罪恶的,这引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要追求精神上的快乐,这样才能进入上帝之城,得到上帝的庇佑。

格劳修斯:国际法与自然法
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走的是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道路。

享乐为恶,抛弃家庭,拒绝文明,远离政治,倡导精神自由,人人平等。

苦行禁欲
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人,世俗权力被下降为手段,道德生活赖于形而上学,世界政府思想。

是罗马人接受基督教思想的思想基础。

古罗马政体分为王政时期、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

斯宾诺莎:唯物主义自然权力观,信仰与思想自由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