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格拉底的主要政治思想
从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下列政治思想:
1、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
2、判断真理要靠知识,而不能靠多数。
3、公民必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律如契约,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契约,破坏法律就是破坏契约。
4、反对僭主政府和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
5、城邦应注重教育。
2、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思想”以及对“第二等好的理想国”设计。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所设计的“第二等好的理想国”(次优国家方案)应具备的条件是:
其一,承认民主原则,采用混合政体。
其二,实行公民、工匠、商人、奴隶的社会分工。
其三,城邦的适当规模为5040个公民组成,超出者进行海外殖民。
其四,国家机构由37人作为领导者,360人组成议会,另设将军、祭祀、法官等,所有公职人员任职不得超过20年,不满50岁不得被任命,超过70岁必须离职。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进行“法律的统治”。
3、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以及他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1、开创政治学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所研究的国家的目的、起源,政体的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理想城邦的构建,以及公民教育等思想,都对近现代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重经验、重归纳的研究方法,使政治思想的研究摆脱了神的束缚,把政治学变成了人的政治学。
3、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个人主义的胚芽、对民主法治等政治价值所作的理论阐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斯多葛学派主要政治思想及其影响。
1、提出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2、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3、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影响:1、斯多葛学派奠定了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绵延不绝的自然法传统。
2、斯多葛学派关于人的平等思想与人的自由思想一起,构成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关于人的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
5、波利比阿的主要政治思想。
主要表现在他提出的混合政体理论。
虽然罗马的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与近代西方的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还不能相提并论。
但是,波利比阿经
意识到:国家政治权力内部应该有一个互相制衡、分工,波利比阿从罗马共和制度中提炼和总结的分权和制约平衡原则,后来又经过西塞罗的阐发,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权学说在18世纪被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为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学说。
这一学说成为近代西方民主国家普遍采纳的宪法原则,没有分权就没有自由,成为西方人的共识。
6、西塞罗的政体思想。
(一)自然法与国家起源
(二)人的自然平等
(三)共和制的优点
西塞罗在政治思想上独创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希腊时期的许多思想经过他的继承和阐发又留传下来,并且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思想打破了城邦政治学说的狭隘眼界,从世界不分民族的角度来看待理性和法律,并主张不分民族的完全平等(至少在法律面前),这是十分可贵的。
7、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8、阿奎那的政体理论。
1、人有理性,人天生是社会政治动物,国家的建立是人类合群生活的需要。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制是最坏的政体。
暴政是上帝对世人罪孽的惩
罚。
3、国王是上帝的仆人,王权是上帝的赐予。
国王必须行仁政,天堂的幸福是
对有德人君的酬报。
4、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治是神的安排。
社会存在着两种服从形式即奴
役式的和非奴役式的。
5、法是人类的行动准则,法的目的是公共幸福。
永恒法高于一切法。
影响:第一,阿奎那在宣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功不可没。
第二,阿奎那在政治学研究方法上也是有创新的。
第三,在促进政治思想的发展方面,他大胆地将国家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认为国家无论是在其起源上还是在其运行上都与教会的权威无关,它有着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这种思想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某种理论依据。
第四,他对法律的界定标志着法律概念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9、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统治术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一)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是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应当脱离道德的约束,对事情的实际方面和想象方面应严加分辨,一定要对“实际怎样”与“应该怎样”进行区别。
他毫无顾忌的大肆宣扬性恶论,并以此为基础构
筑自己的整个政治学理论体系,从而成为近代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使政治学与伦理学彻底分离的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认为,凡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本性,这种共同的本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人很凶恶,又很怯懦。
第二,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
第三,人们不知感恩图报,总是临难苟免。
人性恶的观点虽然并不是由马基雅维利首创的,但是,他却是首先将人性恶学说引入到近代政治原则的人。
马基雅维利认为,凡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本性,这种共同的本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人很凶恶,又很怯懦。
第二,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
第三,人们不知感恩图报,总是临难苟免。
人性恶的观点虽然并不是由马基雅维利首创的,但是,他却是首先将人性恶学说引入到近代政治原则的人。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体
1、政治权力论
马基雅维利挣脱了古代伦理政治观和中世纪神权政治理论的束缚,从人性恶出发,创立了自己的非道德、非神权的政治观,即权力政治观。
他认为国家之所以会产生,其最终根源是人类邪恶的本性。
在他看来,国家与政治的产生不仅与道德无关,而且恰恰是人类非道德的产物。
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而引起的社会冲突和人的欲望引起的各种斗争才产生了国家。
政治本身就是恶的,其手段也必然为恶,由此也可以推论:政治活动的核心——公共权力也必定是一种恶的产物。
2、权术论
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论是其性恶论、非道德政治观的逻辑推演。
马基雅维利讲的权术就是指统治者在统治过程中的统治技巧。
(1)法律和军队是君主政权的基础。
(2)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考虑有效与有害,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3)君主应当使人民畏惧,但不应当使人民憎恨。
(4)君主应制服命运,驾驭命运。
3、政体思想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共和政体是一个国家最为理想的政体。
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的政体有三种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而共和政体是国家理想的政体。
他列举了共和政体的许多优点:
首先,共和政体有利于保证私有财产的稳定性,防止国家财产落入一个人手中。
其次,只有共和政体才能产生真正自由、公正的法律和健康的宗教。
再次,共和政体有利于人民在统治过程中发挥作用。
10、布丹的主权理论以及格劳修斯对布丹国家主权的发展。
国家主权的特点:(1)永久性,即从时间上说,主权不是一种临时权力,而是一种永久的权力,主权者虽然生命有限,但主权却是永恒的。
(2)绝对性,即从空间来说,主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
法律是由主权者创造出来的,主权者不受法律的约束,主权高于法律,法律只是主权者的命令,法律来源于主权。
3)不可分性,即指主权的完整性。
一国之内的主权只能完整地存在于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手中,决不能分散为几部分。
布丹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混合国体,不主张把主权分给君主、贵族和平民。
主权的内容包括:立法权;宣战、媾和与缔结条约的权力;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以及征税权。
格劳修斯:一)自然法学说
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法有三个来源:人的社会性;上帝的自由意志;人的守约本性。
自然法就是既与逻辑推理相符合,又是世人所公认的规则、说法、公理、真理,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格老秀斯还明确提出,虽然国际活动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行为也应该遵循自然法的原则。
所谓国际法也带有契约性质,它的权力来源也在于众人——这里只不过是众多的民族国家的共同承认或允许。
他还提出: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减少战争。
在国家主权理论上,格老秀斯同布丹一样,也是一个君主主权论者。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
3、权力政治观:
4、哲学家执政:
5、斯多葛学派:
6、万民法:
7、原罪论、恩典论:
8、文艺复兴:
9、宗教改革运动:
10、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