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科目代码: 814 考试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B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 配位数:是指晶体中与任一个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2) 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3) 非均匀形核:晶核在母相中不均一处择优(非自发)形核。
4) 变质处理:在浇铸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处理。
5) 热变形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
6) 攀移:刃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
7) 孪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与晶向产生一定角度
的均匀切变。
8) 淬透性:钢获得淬火马氏体的能力。
9) 高温回火脆性:淬火钢在450~600℃高温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
10) 红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综合分析(共130分)
1. Ni 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画出其晶胞质点模型。
其原子半径为r=0.1243nm ,Ni 的相
对原子质量为58.69mol g /。
试求Ni 的晶格常数和密度。
(10分) 解:
(3分),nm
r a
3516.02
1243
.042
4
==
=
⨯(3分);
)/(967.83
23
10
02.63)810516.3(69.58434cm g A
N a
Ni
M ==
=
⨯⨯-⨯⨯⨯ρ (4分)
2. 假设过冷液体中出现一个球形晶胚,证明形核功13
c c G A σ∆=
(c A -临界晶核表面积)。
(10分)
解:σ
ππσ2
33
4
4r G r S G V G v v +∆=
+∆=∆ (1) (3分)
令0=∆dr
G
d ,则v
G c r ∆-=σ
2 (2) (3分)
将(2)式代入(1)式:2
22
424143
33
c c v c c
c v G r G r r A G σππσπσσ⎛
⎫∆=
-
∆+== ⎪∆⎝
⎭ (4分)
3. 面心立方晶格的Cu 的临界分切应力τk 为0.49MPa ,用Cu 单晶体拉伸时,拉伸轴为[]122
晶向。
1) 画出Cu )111(滑移面上的三个滑移方向,写出其晶向指数。
2) 说明该滑移面上哪个滑移系先开动?
3) 引起屈服所需要的拉伸应力是多少? (共15分) 解:
(5分)
(2)对立方晶系,
晶面(h k l )法线和晶向(u vw )之间的夹角
cos ϕ=
故滑移面)111(的法线方向与拉力轴[122]的夹角为 27
19
32
12111cos =
=
⋅⨯-⨯+⨯ϕ
两个晶向(u 1 v 1 w 1)和(u 2 v 2 w 2)之间的夹角
2
2
2
22
22
1
2
12
12
12121cos w v u w v u w w v v u u ++++++=
⋅
ϕ
滑移方向]011[或]110[和拉力轴[122]的夹角为18
4cos =λ或-
18
4(取向因子最大,先开
动)
滑移方向[]
101]101[或和拉力轴[122]的夹角为
183cos =
λ或-183 滑移方向[]110或]011[和拉力轴[122]的夹角为 18
1cos =
λ
或-
18
1
,
先开动的滑移系为)111(]011[或]110[ (7分)
(3)MPa k s
7.261.14
6949.0448649.018/427/149
.0cos cos ==⨯==⨯=⋅=
λϕτ
σ
(3分)
4. 金属塑性变形与晶体的滑移、位错运动有何关系?举例说明何谓加工硬化?请用位错理论说
明加工硬化的机理。
(15分)
解:晶体的滑移是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最主要的方式。
滑移的本质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4分) 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大,材料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加工硬化3分;例如冷拉钢丝、冷轧钢板。
3分.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密度急剧增加,位错相遇交割、产生固定割阶,出现位错缠结,形成位错发团,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位错运动困难,滑移难以进行,塑性变形抗力增大,强度提高。
5分
5. 根据Fe -Fe 3C 相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组织组成物填写相图各区。
(图画在答题纸上后填
写)
2) 写出三条水平线发生的转变的温度、类型和反应式。
3) 用结晶冷却曲线分析共析钢的平衡结晶过程(标明各
阶段的组织组成物、反应式)。
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4) 该钢适合制造何类零件或工具,试举一例。
5) 图2中哪个是该成分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共30分)
图1
A) B) C) D)
图2 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4%硝酸酒精腐蚀)
解答:(1) (8分)
(2)1495℃ 包晶转变 L+δ→γ; 1148℃ 共晶转变 L → γ+Fe 3C ;
727℃ 共析转变 γ→ + Fe 3C (6分)
t/s
(3) ( 8分); 相组成为:α+Fe 3C ;
%.588%100%89
.662.95008
.009.667.709.66≈≈⨯=--α,%.51188.5%-1%-1C%Fe 3===α (3分)
(4)形状简单的刀具和冷作磨具 (2分) (5)图2D (3分)
6. 已知直径为10mm 的T8钢试样,A C1:730℃,
1) 画出T8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并将退火、正火、正常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的冷却工艺曲线画在上面,说明加热温度、冷却方式(介质)及得到的组织。
2) 此钢预先热处理一般为什么要采用球化退火工艺?(共20分)
解:
1)(8分)
工艺名称 加热温度 冷却方式 组织 退火 780℃ 炉冷 P v 1
正火 780℃ 空冷 S v 2 正常淬火 780℃ 水冷 M v 3
分级淬火 780℃ 盐浴 M v 4 等温淬火 780
℃ 盐浴 B 下 v 5
(8分)
2)预先热处理采用球化退火的原因是消除网状或粗大碳化物,使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从而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做好组织准备,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4分)
7. 比较钢中的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的形成条件、相组成、显微组织形态
及性能的异同。
(16分)
t/s
T /℃
解:
8.某车床主轴(直径为30mm)要求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HRC25~35;轴颈表面要求耐磨
(硬度≥55HRC)。
试为其选用合适的材料(并标明钢号),写出其简明加工路线,并说明每步热处理的目的及轴颈表面及心部的组织。
(共14分)
解:
选用调质钢,如45钢、40Cr。
(2分)
加工路线:
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轴颈感应淬火+低温回火→磨削(2分)
正火目的:改善锻造后的组织,细化、均匀化组织,提高其切削加工性。
(2分)
调质: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分)
轴颈感应淬火:提高轴颈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1分)
低温回火:消除淬火内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
(1分)
轴颈表面组织:M回(2分)
心部组织:S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