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OQM-7.5-12-2000分发编号:版本号:A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第三篇钢筋工程第四篇装饰工程第五篇管道安装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第七篇模板工程第八篇砖砌体工程第九篇门窗工程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目录一、工程定位----------------------------------------------1二、工程平面定位------------------------------------------3三、工程标高定位------------------------------------------3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一、工程定位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
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
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
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
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
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
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
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
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
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
一般规定边长在100m以内时,对中偏差不得超过2mm。
3、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为使目标清析,对光要仔细,并且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4、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尽量照准目标底部,为使目标清析,对光要仔细,并且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5、为消除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对测角的影响,一般应采用正、倒镜(测回去)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6、为减少和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和游标盘偏心差对测角的影响,可采用变换度盘位置重复观测,取两个游标读数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
7、应经常对水淮仪进行检验和较正,以保证水准仪的视准轴和水准管轴平行。
8、水准仪支架必须在土质坚实、行人较少和震动较小的地方,以免引起仪器下沉。
9、为消除和减少因水准管轴同不平行视准轴所产生的误差,水准仪应尽量安置在水准点与建筑物龙门桩的中间,由于前后视线等长,从而使前后视产生互相抵消的误差。
10、为保证视线在读数过程中保持水平,要求严格执行读数前定平水准管,读数后检查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的操作程序。
11、为保证准确,读数前要仔细对光消除视觉影响。
12、为克服由于水淮尺前后、左右倾斜造成读数偏差现象,要求扶尺必须扶正扶直。
一、定位资料整理定位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定位资料,定位资料的内容为:工程名称,建筑工程单位,定位依据,工程平面位置定位和标高定位示意图,建筑工程(或设计),规划单位复核意见,测量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名,测量和复核日期等。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目录一、建筑楼地面的构造层次----------------------------------1二、建筑楼地面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铺设材料的温度------------3三、基土的基本要求----------------------------------------3四、楼地面工程的种类和面层材料的材质要求------------------3五、建筑楼地面一般规定------------------------------------3六、地面工程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3七、建筑地面工程变形缝和镶边的位置------------------------3一、建筑楼地面的构造层次有面层、结合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垫付层、基土。
二、建筑楼地面工程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材料的温度。
建筑楼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及所铺设材料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掺有水泥的拌合料铺设面层、结合层、找平层和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2、采用掺有石灰的拌合料铺设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3、采用沥青胶结料(无特别注明时,均为石油沥青胶结料,以下同)作为结合层和填缝料铺设块料、木板和硬质纤维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5℃。
4、采用胶粘剂(无特别注明时,均为有机胶粘剂,以下同)粘贴塑料板、木板和硬质纤维板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10℃。
5、当在砂石结合层上铺设块料、料石面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0℃。
6、当铺设碎石、碎砖垫层时,环境温度不应小于0℃。
7、当低于上述温度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冬期措施。
三、基土的基本要求1、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填土或土层结构被扰动的基土,应予分层压实。
2、在淤泥、淤泥质土及杂填土、冲填土等软弱土层上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基土进行更换或加固;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的有关规定。
3、填土的施工应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分层压(夯)实,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每层虚铺厚度:机械压实时,不应大于300mm,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时,不应大于250mm,人工夯实时,不应大于2000mm。
每层压(夯)实后土的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应小于0.9。
填土前宜取土样用于实验室确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4、填土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施工,过干的土在压实前应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予晾干。
当工业厂房的填土时,在施工前应通过实验确定其最优含水量和施工含水量的控制范围。
5、当墙、柱基础处的填土时,应重叠夯填密实。
在填土与墙柱相连处,亦可采取设缝进行技术处理。
6、当基土下为非湿陷性土层,基填土为砂土时可随浇水随压(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0mm。
7、采用碎石、卵石等作基土表层时,应均匀铺设一层粒径宜为40mm,并应压(夯)入湿润的土层中。
8、在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冻胀处理后方可施工。
并不得在冻土上进行填土施工。
四、楼地面工程的种类和面层材料的材质要求1、水泥砂浆面楼地面水泥砂浆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宜为1:2(水泥:砂),其稠度不大于35mm,强度不应小于M15。
水泥砂浆面层采用的水泥宜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并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采用的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水泥砼楼地面水泥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砼垫付层兼面层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浇筑水泥砼面层时,其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并不宜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
水泥砼面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23。
细石砼面层采用的石子粒径不应大于15mm。
3、水磨石楼地面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的拌合料铺设。
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以外,宜为12~18mm,并应按石粒粒径确定。
拌合料的体积比采用1:1.5~1:2.5(水泥:石粒)水磨石面层的颜色的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
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其标号不应小于425号。
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水磨石地面的分格条一般采用铜或玻璃条,亦可采用彩色塑料条,铜条厚度为2~2.5mm,玻璃条的厚度为3mm。
4、块料地面砖地面应按设计要求采用缸砖、陶瓷地砖、水泥花砖或陶瓷锦砖等板块在结合上铺设。
缸砖、陶瓷地砖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的产品规范的规定,水泥花砖的质量要求应符合《GB50209-95》规定。
5、大理石和花岗石楼地面大理石和花岗石面层应采用天然大理石、花岗石板材在结合层上铺设。
大理石板材不得用于室外地面面层。
天然大理石、花岗石的技术等级、光泽度、外观等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花岗石建筑》的规定,并应符合《GB50209-95》的规定。
五、建筑地面面层的一般规定1、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成后进行,并应做建筑地面工程的基层处理工作。
2、当铺设水泥类面层、找平层和结合层,其下一层为水泥类材料时,其表面应粗糙、洁净和湿润,并不得有积水现象,在预制钢筋砼板上铺设时,应在已压光的板面上划(凿)毛或涂刷界面处理剂。
当铺设水泥类面层和在水泥类结合层上铺设板块面层时,其下层的水泥类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2MPA。
在铺设前应刷一遍水泥浆,其水灰比宜为0.4~0.5,并随刷随铺。
3、铺设水泥类面层以及铺设预制砼板、预制水磨石板、水泥花砖、陶瓷锦砖。
陶瓷地砖和条石、缸砖、碎拼大理石等面层的结合层和填缝的水泥砂浆,在面层铺设后,表面应再覆盖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天。
4、当水泥类面层的抗压强度达到5MPA以及板块面层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1.2MPA时,其面层方可准许行人行走。
当上述面层或结合层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其面层方可正常使用。
5、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结构层标高,应结合房间内外标高差、坡度流向以及隔离层能裹住地漏等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