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


(4)该企业收到P公司投入的设备一台,原 价为1 200 000元,经评估确认价值为 1 280 000元。
(5)该企业收到N公司投入的原材料一批, 价值为200 000元,增值税发票列明的增值税 为34 000元。
(6)收到甲公司投资转来商标权一项,经 评估确认价值为300 000元。
第三节 资本公积
(1)4月5日接到银行通知,国家向该企 业投入资本人民币4 000 000元。
(2)4月10日该公司收到M公司投入的设 备一台,投出单位原价为 600 000元,已提折 旧 100 000元,经评估确认该设备的价值为 550 000元。
(3)国家以土地使用权向该企业投资, 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为 300 000元。
一、资本公积的来源及用途 (一)资本公积的含义
资本公积是投资者或他人投入到企业,所 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在金额上超过法 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二)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
资本公积从形成来源上看,它不是由企业 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其金额大小不取决 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本质上讲应属于投 入资本范畴。
以及外商投入资本 2、按投资方式 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四)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是指公司设立时填报并经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核定的资本总额。
我国目前实行注册资本金制度,要求企业的实 收资本与其注册资本相一致。
二、实收资本的计价方法
(一)以货币出资的计价
1、以人民币现金投资,应以实际收到或者存 入企业开户银行的时间和金额确定入账。
某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实收资本为1 800 000元,A、 B、C三位投资者各出资600 000元。经营四年后,该 公司净资产达2 500 000元。此时D投资者欲加入该公 司。经各方协商和办理增资手续,D出资者出资800 000元而占变更后注册资本2 400 000元的25%。收到 D出资者的出资额时
在会计核算时,将D股东投入资金中的100万 元计入“实收资本”账户,其余的40万元计入 “资本公积”账户。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400 000
贷:实收资本—D股东
1 00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00 000
某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实收资本为1 800 000 元,A、B、C三位投资者各出资600 000元。 经营四年后,该公司净资产达2 500 000元。 此时D投资者欲加入该公司。经各方协商和办 理增资手续,D出资者出资800 000元而占变 更后注册资本2 400 000元的25%。收到D出资 者的出资额时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
收益。
(二)分类
所有者权益亦称产权,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是所有 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其分类如图表所示:

分类




意义
资本投入
吉澳公司收到甲公司投资转入的一项固定资产, 投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为120000元,经双方议 定的价值为100000元,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0000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100000
2、接受投入材料物资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实收资本
A公司收到出资者投入的原材料一批,确认的 不含税价值为10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列 明的税款 17 000元。 A公司接受投资时应编 制会计分录如下:
资本公积
吉澳公司收到国家投入企业的资本1500万元, 百叶公司投入资本800万元,李林个人投资 800万元,共计人民币3280万元,全部存入吉 澳公司帐户。
吉澳公司收到国家投入企业的资本1500万元,百叶公 司投入资本800万元,李林个人投资800万元,共计 人民币3280万元,全部存入吉澳公司帐户。此时,编 制会计分录如下:
A公司收到出资者投入的原材料一批,确认的不含税 价值为10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的税款 17 000元。 A公司接受投资时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0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实收资本—股东
117 000
1.A企业2003年 4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要 求:根据下列经济业务,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2、以外币投资,应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 金额入账。有合同约定汇率的,按合同、协议 约定汇率折算;合同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 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算。
(二)以非货币出资的计价 1、实物(固定资产、材料物资) 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 2、无形资产 一般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按投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
济利益。 从数量上看: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
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从形成来看:所有者权益主要来源于企业投资
者的初始投资、按合同或公司章程追加的投资 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
实收资本
资本增值 留存收益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能清晰地反映企业内部的资金来源结构
能反映利润分配政策上的限制因素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概述 (一)含义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在注册资本的范围内实际收
到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份额。
公司法对各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明确 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 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品 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 主的公司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 务性公司人民币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 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32800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投资 15000000
——白叶公司 9800000ຫໍສະໝຸດ ——李林8000000
例2. 某公司20001年3月9日由甲、乙、丙三位股东出 资组建,出资协议规定,其出资比例分别为35%、 35%和30%,注册资本总额为1 000 000元。甲、乙、 丙三位股东的出资方式如下表所示
出资者出资方式表
出资者 货币资金 实物资产 无形资产 合 计
甲 100 000 150 000 100 000 350 000
乙 100 000 250 000
350 000
丙 80 000 220 000
300 000
合计 280 000 620 000 100 000 1 000 000
借:银行存款
1 300 000
贷:实收资本—甲
280 000
--乙
280 000
--丙
240 000
--丁
200 000
资本公积
300 000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1、接受投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实收资本
吉澳公司收到甲公司投资转入的一项固定资产, 投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为120000元,经双方议 定的价值为100000元,
将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称为所有者权益, 而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称为负债。在资产负 债表上,这两项权益都反映在右方,两者的合 计总额等于左方的资产总额。
(二)特征
二、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一)对企业资产要求权:债权人优先于所有 者权益。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所有者(投资者、 股东)有经营管理权,债权人没有经营管理权。
借:银行存款 (实际出资额) 贷:实收资本(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实际出资额高出 应享份额的部分)
某公司由 A, B, C三位股东各投资100万元 人民币设立。设立时的实收资本为300万元。 经过几年的经营,该企业留存收益为120万元, 这时又有D投资者要加入该企业,并表示愿出 资140万元,享有与 A,B,C三位股东同等的 权利,三位股东表示同意。
本数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实收资本实有数
额。
为了反映企业各所有者投资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
的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实收资本”账户还必须按所
有者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 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一)接受现金投资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1、资本(股本)溢价 2、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3、接受现金捐赠 4、股权投资准备 5、拨款转入 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7、关联交易价差 8、其他资本公积
(三)资本公积的用途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是 转增资本。但不得作为投资利润或股利进行分 配。
“资本公积”账户
(3)接受现金捐赠。核算企业因接受现 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4)股权投资准备。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 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 单位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的资本公积,企业按 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
(5)拨款转入。核算企业收到国家拨入 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 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 按转入金额入账。
借:银行存款
800 000
贷:实收资本—D
600 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00 000
(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按规定资本公积可用于转增资本。但不是所有 的资本公积项目都可以转为资本,资本公积中 的有关准备项目不能转作资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
某公司2000年10月15日经批准将原计入资本 公积的资本溢价1 800 000元转增实收资本, 并向原登记机关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