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复习
衬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情感)
★小桥、流水、人家,显得安详、静谧、温馨 (特征)。(乐景)
与上句景象形成反差,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作者的悲苦(情感)(自己飘零异地他乡,不 能享受安详、静谧、温馨的生活)。
(景物形象的作用:衬托)
能力提升
பைடு நூலக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常见的意境词语: 宏阔——苍凉 雄浑 莽苍 辽阔 高远 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 缠绵 幽静 幽美 宁谧 婉转 朦胧 繁复——繁丽 热烈 高亢 繁华 淳朴 喧闹 清冷——暗淡 渺茫 寥落 萧条 荒凉 冷寂
1 A.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B.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或物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 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
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又如苏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 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 的精神可见一斑。又如辛弃疾、陆游
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诗中可见多 种景物)
1.意象:古典诗词中,意象数量繁多,如大漠
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鸟啼蝉鸣、柳
絮榆荚、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 鹧鸪杜鹃、山水烟花雪月风,包罗万象。意
象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最生动、意蕴最丰
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
富、使用最灵活、表现力最强。
分析意象时要注意的两点
一、意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具体的诗篇 中,诗人往往借助一系列的意象来构成一幅和 谐的生活图景,只有整体把握才能避免“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的偏颇。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
• 意象与意境
• • • • •
•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寓归隐。也 喻漂泊。 • 蝉:指餐风露宿的雅士高人。高洁象 • 征。 • 芳草:常喻离恨;喻离别忧愁。 • 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 • 的惆怅 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 南浦:水边送别之所。喻离别。 •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喻离别漂泊。 • 西楼:相思之所。喻思念、忧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如何解答情与 景鉴赏题
四、鉴赏诗歌内容
(一)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 思想情感的景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 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 体情境。意境是空灵的。如孤独凄凉、激情 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捕捉意象,揣摩意象是分析意境的基础。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 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前两句写了什么景物? 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藤、树、鸦”三个词分别用枯、老、昏三个 字修饰,写尽了秋之萧瑟,荒凉(特征)。(哀景)
问题: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1.形象是什么?
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
2.结合诗句讲解。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虽被弃置不用,但仍怀报国之志。
3.表达的情感。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位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 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 志,心系抗金前线。
• •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 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2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 寂、闲适的意境 3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
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 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比如只答“表达了 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诗歌复习
例2 (08年全国2)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这里的网是动词,网春即把春 天留住,用字新颖。作者由丝丝小雨 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 想到把春天留住。这个想象、比喻非 常生动、新奇。
常见意象
• 月: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怀 古之情。 • 梧桐:悲秋,愁,凄苦之情。 • 折柳:喻送别。 • 杜鹃:悲苦,渲染哀怨悲凄的气 氛或思归的心情;乡愁乡思。 • 鸿雁:指书信。相思之情。
• 松:象征孤直的品格。 • 梅:象征高洁的品格。 • 竹:象征君子的品德修养。 • 菊:表现隐逸、不随流俗、 坚贞不屈的品格。 • 荷花:象征纯洁、清高。
谈谈意境
•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 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 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
•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殿。 注: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的“诗眼”是哪个 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 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 泄露;而以此使人联想宫女的年华, 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利用序、释,帮助理解
怀古咏史诗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答:此诗描 绘了一派美丽 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 衔泥筑巢,日丽 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 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典题演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古代诗歌鉴赏之
思想感情鉴赏
想一想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诗歌常见的题材
记 一 记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 哲理诗及其他。
读一读
了解诗歌的情感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题: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 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 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 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 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 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 栖息。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 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意象 意境 意象:带有作者情感的物。 意:情。 境: 景 通俗些就是:诗人所描绘的景象给你的感觉。 (意象题和意境题常常放在一起提问的)
分析意象时要注意的两点
二、由于诗人的情感不同,文化背 景不同,表达风格不同,再加上意 象自身的多义性,鉴赏诗歌时不能 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要仔细分辨、 掌握分寸。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一、诵读体悟,初步 感知 【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
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
起天地茫茫悠悠无 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 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 ④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 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 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