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杨礼赞
设计人:廖兴佳审核人:刘红吴建华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坦荡如砥、纵横决荡、恹恹、秀颀”等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把握抒情线索的基础上,找出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表现。
3、弄清楚象征手法的含义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重点难点
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把握。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抽测内容:
1、你以前学过哪些散文,请写出一些篇目﹙四篇以上﹚。
2、你能说出抒情散文的几种抒情方式?
评改者签名:
二、定向自学(教材2页~6页及相关资料)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识记﹚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了解﹚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
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散文。
[温馨提示]
1、识记重点内容,如作者的主要特点(姓名、字、号、年代、成就)、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
2、上课时交流识记的方法,请认真听讲解,在书本上做必要的标记和补充。
我还有补充:
(二)字词清障。
[温馨提示]
字词的学习可用下列方法。
A、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B、结合语境(上下文);C、记下疑难内容,求助同学或老师。
解释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恹.﹙﹚恹: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秀颀.﹙﹚:
(三)课文理解。
同学们,请开动脑筋,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全文的抒情线索吗?你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2、作者要赞美的是白杨树。
开头却用大量笔墨来描写高原景色,为什么呢,你能说说吗?
3、你能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白杨树形象的相关语句吗,它们又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三、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
请结合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及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归纳总结。
四、巩固提升
回顾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内在精神“不平凡”: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是五、学习反思
[温馨提示]
通过一节课的自学,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吧,或许存在某些疑惑需要与同学探究及请教老师,详实地写写吧,让我们一起向深层次的知识面迈进!
第二课时
本节课学习重点:了解象征手法及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课前检测
一试身手: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白杨树“不平凡”的具体表现。
2、请你带着“礼赞”的情感背诵课文第五段,并请小组成员作出欣赏评价。
二、定向自学
﹙一﹚朗读课文第五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在精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
1、文章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二﹚朗读课文第七段揣摩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温馨提示]
在精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
揣摩树与人的联系。
1、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请找出本段中的四个反问句,并说说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三、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
请结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四、巩固提升
(一)通过以上学习与探究说说“象征手法”的含义并写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括号中打“√”或“×”。
1.《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
2.象征与比喻、拟人不同。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更深刻。
因此象征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
3.《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全文的主线的。
()
4.《白杨礼赞》作者是杨朔,我国现代作家。
()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选做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
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层意。
2.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3.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
这样对比的作用是:欲扬先抑,否定了“”,肯定了“”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
4.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五、学习反思:
[温馨提示]
从学有所得方面或存在的疑惑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知识链接]
论茅盾早期散文中的象征手法
茅盾是我国现代小说的大师,也是“五四”以来散文创作的名家。
无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还是议论散文,都有不少名篇佳作。
他早期的一些散文,如《雷雨前》、《沙滩上的脚迹》、《白杨礼赞》和《风景谈》等,就是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抒情散文。
这几篇散文,虽写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背景,采用不同的手法,但在写景状物之中赋予景物以鲜明的象征意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