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解释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解释

循环水水质控制指标及注释
1、PH:7。

0—9.2
在25℃时pH=7.0得水为中性,故pH=7.0-9.2得水大体上属于中性或微碱性得范围;冷却水得腐蚀性随pH值得上升而下降;循环水得pH值低于这一范围时,水得腐蚀性将增加,造成设备得腐蚀;循环水得pH值高于这一范围时,则水得结垢倾向增大,容易引起换热器得结垢。

2、悬浮物:≤10mg/L
悬浮物会吸附水中得锌离子,降低锌离子在水中得浓度;一般情况下,循环冷却水得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应大于20mg/L,当使用板式、翅片管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时,悬浮物浓度或浊度不宜大于10mg/L。

3、含盐量:≤2500mg/L
含盐量也可通过电导率来间接表示,天然淡水得电导率通常在50-500μS/cm;电导率与含盐量大致成正比关系,其比值1μS/cm得电导率相当于0。

55-0。

90mg/L得含盐量;在含盐量高得水中,Cl-与SO42-得含量往往较高,因而水得腐蚀性较强;含盐量高得水中,如果Ca2+、Mg2+与HCO3-得含量较高,则水得结垢倾向较大;投加缓蚀剂、阻垢剂时,循环冷却水得含盐量一般不宜大于2500mg/L。

4、Ca2+离子:30≤X≤200mg/L
从腐蚀得角度瞧,软水虽不易结垢,但其腐蚀性较强,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不宜小于30mg/L;从结垢得角度瞧,钙离子就是循环水中最主要得成垢阳离子,因此循环水中钙离子浓度也不宜过高;在投加阻垢分散剂得情况下,钙离子浓度得高限不宜大于200mg/L。

5、Mg2+离子:
镁离子也就是冷却水中一种主要得成垢阳离子,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不宜大于60mg/L或2、5mmol/L(以Mg2+计);由于镁离子易与循环水中得硅酸根生成
类似于蛇纹石组成得不易用酸除去得硅酸镁垢,故要求循环水中镁离子浓度遵从以下关系:[Mg2+](mg/L)*[SiO2](mg/L)<15000,式中[Mg2+]以CaCO3计,[SiO2]以SiO2计。

6、铝离子浓度≤0.5mg/L
天然水中铝离子得含量较低,循环水中得铝离子往往就是由于补充水在澄清过程中添加铝盐作混凝剂而带入得;铝离子进入循环水中后将起粘结得作用,促进污泥沉积;循环水中铝离子浓度不宜大于0.5mg/L、
7、铜离子浓度:0、1mg/L
循环水中得铜离子会引起钢与铝得局部腐蚀,因此循环水中得铜离子浓度不宜大于0。

1mg/L。

8、总铁(Fe2+,Fe3+):<0、5mg/L
循环水中得铁离子即可以就是由补充水带入得,也可以就是由循环水系统中钢设备腐蚀所产生得;循环水中总铁浓度为0.1-0。

2mg/L时为正常,在0、5-1。

0mg/L时为过高,而总铁浓度〉1.0mg/L时为腐蚀得信号;《设计规范》中要求循环水总铁含量一般宜小于0、5mg/L。

9、碱度甲基橙碱度:≤500mg/L
天然水中得碱性物质主要就是HCO3-,而循环冷却水中得碱性物质则主要就是HCO3—与CO32-;碱度得单位可用mmol/L(H+计)或mg/L(CaCO3计)表示;碱度按测定时所用指示剂得不同可分为酚酞碱度(P—碱度)与甲基橙碱度(M—碱度),后者又称为总碱度;甲基橙碱度就是表征循环水中产生碳酸盐垢得成垢阴离子数量与结垢倾向得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冷却水中若不投加阻垢分散剂,则碱度不宜大于3mmol/L(H+计),若投加阻垢分散剂,一般不宜超过10、0mmol/L(H+计)或500mg/L(CaCO3计)、
10、Cl—:不锈钢换热设备时<300mg/L,碳钢换热设备时〈1000mg/L
氯离子就是一种腐蚀性离子,它能破换碳钢、不锈钢与铝等金属与合金表面得钝化膜,引起金属得点蚀、缝隙腐蚀与应力腐蚀破裂;在充分充气与未添加缓蚀剂得淡水中,当氯离子浓度从0增加到200mg/L时,碳钢单位面积上得蚀孔数随氯离子浓度得增加而增加;当氯离子浓度增加到500mg/L时,碳钢表面上除了蚀孔外,将还有溃疡状腐蚀;当投加缓蚀剂进行冷却水处理时,对于含不锈钢换热设备得循环水系统,氯离子浓度不宜大于300mg/L;对于含碳钢换热设备得循环冷却水系统,氯离子浓度则不宜大于1000mg/L;加氯或加次氯酸钠去控制微生物生长得同时,会使循环冷却水中得氯离子浓度升高;人们常根据循环水中与补充水中得氯离子浓度比计算循环水得浓缩倍数。

11、SO42—、SO42-+Cl- ≤1500
硫酸根也就是一种腐蚀性离子;循环冷却水中得硫酸根离子即可能就是由补充水带入得,也可能就是人们在控制循环冷却水pH值时通过加浓硫酸而带入得;硫酸根还可能与循环水中得钙离子生成硫酸钙垢,因此需要对它进行监测;循环冷却水中投加阻垢剂时,对于碳钢换热设备,水中:SO42—+Cl-≤1500mg/L、
12、硅酸≤175mg/L[Mg2+]*[SiO2]<15000
循环冷却水中得硅酸盐有一定得缓蚀作用,但硅酸盐浓度高时会生成硅酸镁垢;循环冷却水中硅酸盐得浓度(SiO2计)不宜大于175mg/L;为了防止生成硅酸镁垢,循环水中得硅酸根浓度(SiO2计)应控制在:[Mg2+](mg/L)*[SiO2](mg/L)<15000 式中得[Mg2+]以CaCO3计,[SiO2]以SiO2计。

13、油≤5mg/L
油类会附着于换热器得管壁上,影响换热器得传热与冷却,阻止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相接触,使金属不能与缓蚀剂作用而生成保护膜;油类还就是微生物得营养源,就是水中污垢生成物得黏结剂;循环冷却水中得油含量不应大于5mg/L,炼油企业循环冷却水中得油含量则不应大于10mg/L、
14、游离余氯浓度0.5—1。

0mg/L
能有效控制循环水中微生物生长得余氯浓度随循环冷却水运行时得pH值而异;当运行时得pH值为6、0-8。

0时,循环冷却水中余氯得浓度为0.2mg/L 就够了;当运行时得pH值为8.0—9.0时,循环冷却水中余氯得浓度应提高为0。

4mg/L;当运行时得pH值为9、0—11、0时,循环冷却水中余氯得浓度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到0.8mg/L;《设计规范》中则要求:在回水总管处,游离余氯浓度宜控制在0.5-1、0mg/L、
15、磷酸盐浓度
天然水中磷酸盐得浓度就是很低得,循环冷却水中得磷酸盐通常就是作为水处理剂而被加入水中得;循环冷却水中得磷酸盐通常有正磷酸盐、聚磷酸盐与有机磷酸盐三类;循环冷却水中得正磷酸盐通常就是由聚磷酸盐水解或膦酸盐降解后产生得,也可能就是正磷酸盐作为缓蚀剂而被直接加入水中得,正磷酸盐有一定得缓蚀作用,但它易于与水中得钙离子生成磷酸钙垢,故需对其在水中得浓度进行监测与控制;聚磷酸盐就是一类广泛使用且较为有效得缓蚀剂与阻垢剂,聚磷酸盐易于水解为正磷酸盐,从而使其缓蚀能力降低,阻垢作用消失,且易与水中钙离子生成磷酸钙垢;膦酸盐就是一类广泛使用得阻垢缓蚀剂,它既有阻垢作用,又有缓蚀作用,膦酸盐虽不易水解,但会被活性氯降解为正磷酸盐。

16、浓缩倍数
对于用来监测浓缩倍数得组分浓度或性质得要求:它们只随浓缩倍数得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而不受运行中其她条件(加热、曝气、投加水处理剂、沉积或结垢等)得干扰;通常选用得组分浓度与性质有:氯离子浓度、二氧化硅浓度、钾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含盐量与电导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