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最新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经典
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故选A。
6.“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D、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相同,如食盐和蔗糖均能溶于水,故错误;
故选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都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C、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B.通过分析装置的特点可知,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故B正确;
C.由装置的特点可知,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
D.炭粉和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吸热,故D正确。
故选C。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故选A。
15.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AB.BC.CD.D
【答案】C
A.构成的原子完全不同B.构成的分子一定不同
C.组成元素完全不同D.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不同物质的原子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一定不同,故正确;
C、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能相同,如水和过氧化氢,故错误;
考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
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
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9.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隔
【答案】C
【解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D、分子间存在间隔,故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正确。故选C。
10.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下列有关两种调料的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B
【解析】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正确;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错误;C、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正确。故选B。
考点:绿色化学.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CO2+H2O=H2CO3
B.CaCO3 CaO+CO2↑
C.Zn+H2SO4=ZnSO4+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由于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故选C。
1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炼钢B.人工降雨
C.用作气体灭火剂D.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来冶炼金属,故错误;
B、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1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
D、2NaOH+H2SO4=Na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
4.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
C、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答案】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故选D。
12.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B.碳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C.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不会造成酸雨,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选项正确;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3.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B.用砂子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D.加碳酸浸洗
【答案】C
【解析】
A、采用加热的方法容易损坏热水瓶胆,错误;B、用砂子擦洗,不易操作,会损坏热水瓶胆,错误;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能除去水垢,正确;D、碳酸钙不溶于碳酸(酸性较弱),错误。故选C。
【答案】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详解】
A、CO2+H2O=H2C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CO3 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