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1000吨葡萄酒的工厂设计_课程设计

年产1000吨葡萄酒的工厂设计_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设计题目:年产1000吨葡萄酒的工厂设计目录攀枝花学院本科课程设计目录1 项目总论 (3)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3)1.2项目背景和建设内 (3)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4 研究的结果概要和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解决途径 (4)2 市场预测和建设规模 (5)2.1 国内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 (5)2.2 葡萄酒的销售和发展前景 (6)3 项目厂址概况与建厂条件............................................................... .6 3.1 项目区自然情况.......................................................................... (6)3.2 社会经济情况 (7)4 原材料与能源情况分析 (7)4.1葡萄资源分析 (7)4.2 能源分析 (7)5 项目的工艺流程设计及设备选用 (7)5.1 工艺流程设计 (8)5.2 设备选用 (8)6 环境评价及保护 (8)6.1 环境影响评价 (9)6.2 环境保护 (9)7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0)7.1 企业组织与工作制度 (10)7.2 劳动定员 (10)7.3 人员培训 (10)8 项目财务评价 (11)9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2)9.1 结论 (12)9.2 建议 (13)参考文献 (13)附件 (13)工厂总平面图 (13)工艺流程图 (13)核心车间布置图 (13)核心设备图 (13)1 项目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年产1000吨葡萄酒的建设项目项目总论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xxxxxx葡萄酒生产有限公司1.2 项目背景和建设内容1.2.1项目背景:攀枝花市仁和区年积温(>10℃)超过4500℃,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是国内少有的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区,区内可开发种植葡萄的土地面积在2000多公顷以上。

项目区在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平地镇、大龙潭乡,水、电、路、通讯等条件具备,已种植葡萄16000多亩,08年葡萄产量达到2500多吨。

1.2.2 建设内容:年产1000吨的高档葡萄酒生产线。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攀枝花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川滇交界处。

北纬26度05分至27度21分,东经101度08分至102度15分;东北面与四川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相接,西南面邻近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金沙江、雅砻江在市区汇合。

境内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雄伟壮丽。

攀枝花地区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热量丰富,垂直差异明显,小气候复杂多样。

年平均气温19.2度至20.3度,年降雨量7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2754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

攀枝花市具有从南亚热带到温带的多样气候,适宜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作物的生长,生物具有多样丰富性,自然资源独特丰富,农业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利用荒坡、荒地等,系统的规范化的开发,推动全市大规模热带亚热带果树的开发,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葡萄酒乙醇含量很低,通常在8%~14%之间。

因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C,对预防各种疾病还有一定的作用,这一点已被医学界证实。

首先,葡萄酒对伤风感冒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特别是红葡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素。

其次,葡萄酒饮用后可以帮助消化,促进内分泌,使人的各种机能活力增强。

第三,葡萄酒还对贫血、动脉硬化、便秘、腹泻、肺炎、肝病、肾病、胆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葡萄酒中还含有铁质和矿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常饮用可以健康长寿。

葡萄酒的独特风味和其具有营养保健的特性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高档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顺应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国近年来建设了许多葡萄酒生产厂,并且形成了葡萄原产地规模化生产的生产模式。

1.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攀枝花气温适宜(19-21°C),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质好,宜种林地面积大的特点,特别适合发展葡萄的种植。

据农业后备资源调查,全市有荒山、荒地、荒滩面积211千公顷,其中有100千公顷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项目区内,其中近期可开发适宜种植果树的荒地40千公顷,占项目区荒地的40℅,这些荒地分布于安宁河。

金沙江及其支流沿岸,土壤以燥红土、红壤土母质为主,土层深厚,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1-30℅,土壤质量状况良好。

项目区内河流、溪涧众多,大小河流160余条,水力资源丰富,项目区内现已建设了一批中小型水利设备,具备荒地开发的基本条件。

1.4 研究的结果概要和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解决途径我国葡萄酒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工艺技术、加工设备、产品质量、原料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①原料基地缺乏整体规划和地域化日。

葡萄酒是与生态关联性极强的产品,其质量、特征、特色又与一定的地域环境资源密切关联,只有具备良好的适合葡萄生长并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的生态条件,才能酿出品质独特的葡萄酒。

如法国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波尔多酿酒葡萄优势产区。

为此,葡萄酒原料的生态资源决定了我国葡萄酒生产的配置格局。

在我国北纬45-25。

广阔的地域里,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葡萄、葡萄酒产地。

但这些产地并未经过整体的规划,地域化也不明显。

②无地域、无等级、无标准。

葡萄酒产品的质量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企业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太低,执法部门因缺乏判别依据而无法对其执法。

未建立葡萄酒等级制标准;仅对终端产品的质量有要求,而对中间过程没有约束;仅规定了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而没有感官品尝特征。

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应加快“葡萄酒原产地命名”fAOc的步伐,参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等机构制定的国际标准,建立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中国特色的AOC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各产区内的葡萄品种、土壤条件、葡萄产量、修剪方式、施肥灌溉、葡萄酒生产工艺、储藏方式和瓶型商标等都作出详细的规定,促进我国有机葡萄酒昂首走出国门。

③葡萄种植、酿酒法规不健全。

④葡萄酒文化营销尚需升华。

针对目前我国葡萄酒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必须研究解决葡萄栽培的气候区划问题,先进的葡萄酒生产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国外根据生产经验和葡萄生态学原理,实行严格的区域化,以葡萄酒而言,品种、气候、土壤条件和酿造技术是决定酒质的三大要素。

优良的品种应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的气候土壤条件,酒的特点、质量是由气候起主导作用,土壤对葡萄的特异品质也不可忽视。

因此葡萄栽培的区域化对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只有充分重视和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使我国葡萄酒发展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

(2)建立健全葡萄种植管理体系,国外葡萄酒产业已形成了严格的管理体系,葡萄种植必须是传统产区,且天然条件优越,如土质、日照、雨量、坡度、地下土层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葡萄品种的选择、剪枝方式、公顷种植密度、产量等不胜枚举的规定。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原料的质量提高酒的品质。

(3)制定严格的地域标准,葡萄酒生产实行等级制。

不是无止尽的追求质量,而是在现有的质量基础上做全、做精、做细、做优。

生产出不同等级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的产品。

(4)加大葡萄酒文化营销力度,我国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一无商品知识,二无充分的消费经验,只能跟着媒体造势走,造成葡萄酒消费类型较单一。

干红热使消费者享受不到各种各样的白葡萄酒的愉悦。

因此各生产企业和媒体应充分重视宣传葡萄酒的品饮知识和实行葡萄酒的文化营销战略嘲。

实现葡萄酒消费合理布局,使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有规划、有标准、有区域、有等级、有年份、有步骤地稳步发展。

让我国的葡萄酒事业描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

2 市场预测和建设规模2.1 国内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我国目前的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

目前人均消费0.38升,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

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

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也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从业内竞争格局看,行业大集中度远高于啤酒和白酒。

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50%的市场份额。

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7%。

行业龙头能充分分享行业的增长。

高档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最大。

最近三年,高档葡萄酒的销量年均增长50%,酒庄酒的年均增长则超过了100%。

世界葡萄酒行业最负盛名的《葡萄酒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结构中:高、中、低档酒的比例分别为:50%、40%、10%。

注重葡萄酒原产地的消费习惯将是市场趋势。

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饮用氛围。

但在世界范围内,关注葡萄酒原产地的消费习惯是主流。

这为企业发展高端葡萄酒指明了方向2006年葡萄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

全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25.04%,利润总额达到13.53亿元,同比增长19.60%。

2006年葡萄酒的产量49.5万吨,合05年的43.4万吨相比上升14.1%。

2008年葡萄酒产量同比增长23.8%,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00亿元,同比增长27%,在饮料酒各行业中保持最高增长。

2.2葡萄糖的销售和发展前景2.2.1中国葡萄酒发展前景光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葡萄酒,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葡萄酒发展开始呈现出光明的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亚洲对葡萄酒酿制的兴趣日益增加,中国西部、印度南部和泰国北部地区都是末来种植葡萄的热门地区。

中国是亚洲地区投入葡萄酒行业最积极的国家。

中国种植用于酿酒的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中国葡萄酒业的真正起步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

当时,国家开始鼓励人们用葡萄酒代替白酒,因为葡萄酒不会浪费宝贵的粮食,而且对健康更有好处。

1982年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建立,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新纪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大批合资葡萄酒厂。

然而,由于中国市场充斥着价廉物美的欧洲进口葡萄酒,这些合资酿酒厂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对市场产生影响。

今天,随着葡萄酒市场逐步趋于稳定,中国大约有40家合资葡萄酒厂。

这些葡萄酒厂中很多厂家生产的是干红干白葡萄酒,而大部分中国人仍然喜欢喝甜葡萄酒。

同时,由于缺乏现代设备和依赖小面积土地种植葡萄,葡萄酒行业的标准仍然相对较低。

2.2.2 产销量逐年增长虽然葡萄酒在我国古己有之,但是一直未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到了近现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葡萄酒消费存在断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