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功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评语
对学习成果
有奖竞答,奖励棒棒糖
其他评价
解:(1)人对物体做 的功: W=Fs=20N×0.5 m=10J (2)举力做功: W 举 =F 举 h=Gh=100N×1.5 m=150J 答 : 略。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
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题和第四题
五、板书设计
所需资源
说明:在这一部分介绍可以用于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 该网站适用于本教案的内容)
印刷材料
神州升空视频 Ppt 动态图展示
参考网址 其他
爱奇艺视频下载 学科网(初中物理涉及教学设计、ppt、视频等材料)
评价方法或工具
说明:说明在本教案的实施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请注明这些评价工具对应的文 件名并设置相应链接。
1.设计有奖竟答环节,增强课堂学习氛围 2。个别同学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口头 对学习过程或活动
成果要求:正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掌握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学会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简单物理题。
涉及学科(在相关学科复选框内打勾)
说明:本教案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建议不要超过四门学科。
□ 思想品德 □ 音乐 □ 化学
信息技术 □ 劳动与技术
语文 □ 美术 □ 生物
研究性学习 □ 其他
□ 数学 □ 外语 □ 历史 □ 社区服务
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P62 最后 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
“功”
一自然段从而初步得出物理学
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 自主阅读教材
中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2、想想议议
这个力做了功。(板书)
找出功的含义
并能从含义中说 Ppt 动态图
让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 出做功的关键字
课件展示图片: (1)人推石头未动。
概览
作品标题
《功》所属ຫໍສະໝຸດ 科 对应教材 覆盖范围物理
适用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 R 课 其他
所需时间 45 分钟
说明:实施此教案所需的时间,如:45 分钟,4 课时,1 年等等。
八年级
概述(说明:在这里简要地描述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成果要求等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对 1 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3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4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 实施过程:通过火箭升空视屏引出生活当中“功”字含义:成效”“贡献”“成功”,从而引出课题《功》;通过自 主学习和练习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再利用必要条件有学生判断动态物体是否做功得到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并进 行练习掌握;再次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功的计算过程公式:功=力×距离 表达式:W=Fs 1 焦=1 牛.米(1J=1N.m)利 用学生将 2 个鸡蛋匀速举高 1m 而做的功为 1J 从而理解功的大小。最后进行练习掌握本节课重难点。小结
板书: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
他一切因素都无关。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贯穿“控制变量”的思想,培养 距离的乘积。
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学
公式:功=力×距离
生能更好的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 表达式:W=Fs
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力的单位是牛
例题:一个人用 50N 的力沿水平 (N) 距离的单位是米(S)
□ 体育 R 物理 □ 地理 □ 社会实践
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
说明:清楚地描述你希望学生在经过本阶段的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对 1 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问题 2、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 与距离垂直,力不做功。
师生总结,力学 里的功包括两个 必要的因素:一 是作用在物体上 的力;二是物体 在力的方向上通 过的距离。
Ppt 动态图 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人对石头做功吗? (3)、有距离(运动)而没
为什么?
有力,不做功。
问题 3、人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
在这一过程中人对石头做功吗?
(4).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工人把箱子搬到桌面上
B、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
滚动的过程
C、背着弟弟在水平路面上上学去
D、大力士抱着大石头站着不动 师生小结:安全教育:当人
(5).波比从楼上摔了下来,摔得 处在高处时,不可随意向窗
鼻青脸肿的,什么力对波比做了 外扔杂物,砸不到人,砸到
功?
花花草草也不好。
同之处。
运动。
(3)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具体的
实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 生的理解与认识,也提高了学生 的分析概括能力。) 从以上的实例中做功的两个必要
师生总结,教师小结并板书: 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 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
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
着重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 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
义是:两者必须同时兼备,缺一 功?
不可!
总结板书:几种物体不做功
3、思考与判断
的情况:
问题 1、用力推石头而没有推动, (1)、有力而没有距离,力
在这一过程中人对石头做功吗? 不做功。
为什么?
(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
4、有奖竞答:
(1)小车陷入草地中,农夫用力
没能推出,农夫对小车做功了
吗? (2)这棵树好大啊,抱回家吧! 他抱得动吗?他对树做功了吗?
Ppt 动态图 展示
(3)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在推力作用下火箭腾空飞起 B、小孩很吃力挑着东西水平向前
思考并举手回答

C、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速直
线运动
D、大力士支撑着大轮胎静止不动
3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4 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和没有做功?
课程标准:知道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的含义。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这一部分,清晰地描述你的教学步骤以及相应的活动序列。请注意体现教学活动与框架问题的针对性并说明
h。
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
(1)、(2)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 小什么有什么关系?(1)、(3) 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什么有什 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三种情况下所做的功
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呢?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引出“控制变量法”
学生自主学习课 本 63 页 , 从 而 总结出功的计算 方法。
的大小只跟 F 和 S 有关,与 其
总结是哪个力对物体的移动 做出了成效,哪个力对物体 的移动没有做出成效。请学生
(2)人搬石头未起。 课件展示图片: (1)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升高。
从力的作用效果上说出几个 事例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 处。
观察图片并判断 是否做功思考并 说出几个事例中 的相同之处和不
多媒体课件 展示出具体 的实例
(2)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前进
方向匀速拉重为 200N 的车前进 功的单位:牛.米(N.m),
了 2m , 求 这 个 人 对 车 做 了 多 少 简称焦(J)
功?重力做了多少功?
1 焦=1 牛.米(1J=1N.m)
解 : 在 水 平 方 向 上 , F=50N 1 焦耳的物理意义:用 1 牛的
S=2m
力使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移动
跟据 W1=FS =50N×2m=100J。 1 米所做的功为 1 焦耳。将两
在竖直方向上,G=200N h=0m 个鸡蛋举高 1m,做功约 1J。
W2=Gh=200nx0m=0J
多媒体课件 出示例题启 发学生分析 计算:
所以重力并没有做功。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拓展应用] : 如图,一个人用 20N 的水平向右 的拉力,使重力为 100N 的物体在 水平面上移动了 0.5m。试求: (1)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 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根据以上事例分 析总结在什么情 况下不做功?
为什么?
(对于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特
别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学生不容
易理解,通过几种不做功情况的
分析,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 对做功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注意引导 做功的并要条件和不做功的 三种情况
5、功的计算
课堂活动探究: (1)把重为 G 的砖块匀速提升 h; (2)把重为 G 的砖块匀速提升 3h; (3)把重为 3G 的砖块匀速提升
教师引导:通过以上的学 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 个必要 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 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
猜想一下,力学 中的功的大小可 能与哪些因素有 关呢?说出你猜 想的依据。
各活动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在用到自己制作的文档时,请注明文件名并设置相应链接。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 段
(一)教学引入 1、播放视频:神舟 11 号升空。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并感 视频导入 受科技工作人员 视频直观感 为国家作出的贡 受 体 会
(二)教学过程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