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X赵崇莲1,2 郑 涌X X 1(1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2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广州,510320)摘 要 采用Rosenberg 自尊量表、EM BU 、大学生价值观问卷、自编/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0及/人际关系质量量表0为工具,对1,137名本科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及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与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效应很低,它们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要以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为中介。
因此,要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应特别重视影响其人际关系质量的主观因素教育。
关键词 人际关系质量 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 自尊 价值观 父母教养方式 大学生1 问题提出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1,2]。
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受到人格、自尊水平、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3-5],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受阻,主要是由个体的自卑、自负、猜疑、胆小、害羞、嫉妒等主观体验造成的[6,7]。
然而,迄今少有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实证研究。
为此,本文拟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8],进一步探讨大学生自尊、价值观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对人际关系主观因素及人际关系质量的作用。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为制定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 对象与方法211 对象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选取北京、辽宁、广东、广西、重庆、云南、江西、湖南、四川9所高校1-4年级的本科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有效问卷1,03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68%。
性别、年级比例相当。
212 工具21211 Rosenber g 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 于1965年编制的Rosenberg 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
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SES 由10个项目组成,分四级评分,总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21212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采用张麒于2001年编制的/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0[9]。
该问卷共45个测题,包括12个一阶因子和3个二阶因子。
本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3个二阶因子模型,三个因子分别为:/个人生活价值取向0,它反映个体的生活信念和态度、追求的生活目标及其方式,概括个体追求成功的价值观念,总体反映了个体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缩的;/社会生活价值取向0,它反映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是要求适应社会还是脱离社会,反映个体人际交往准则的评判与选择,是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关键;/权威意志取向0,它反映个体对权威的主观认识,主要显示个体是自我控制的或是被动听命于外界权威的。
该问卷克隆巴赫A =01821。
2121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瑞典U mea 大学精神医学系P err is 等于1980年编制的EM BU (Egna M innen av Barndosna U ppforstran)(parentalrear ing pattern),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10]。
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原量表有81个项目,包括15种教养行为。
我国学者岳冬梅(1993)修订了该量表,得到66个项目11个因子。
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58个项目,共6个因子,分别为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为57个项目,共5个因子,它们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
该量表为4级评分制(/从不0、/偶尔0、/经常0、/总是0),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146~0188,分半信度为0150~0191,重测信度为0163~0182。
该量表后来被许多研究者引用,均有较好的信效度。
21214 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0[8]。
该问卷共有30个题项,四个因素,分别为人际安全、人际张力、人际疑虑和人际报复。
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172~0183之间,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19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
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极大似然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0的模型拟合度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度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1215 自编人际关系质量量表以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课题组关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以及陌生人关系的理论构想形成初始问卷,共39个项目,由4名心理学教授对项目进行评价。
选取某高校100名学生初测,删除项目区分度过低、项目表述不清等项目,剩余34个项目。
再随机从三省六高校抽取被试年级、性别等相当的2,200名学生施测,求出问卷个别题项间的临界比率,对各项目的区分度和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删除不当题项,对剩余的26个项目进行因素分析,获得4个因素,四因素能解释总变异的69127%,模型拟合较为理想,V 2/df =41125,NFI =01921,N NFI =01904,CFI =01932,RFI =01905,GFI =01935。
各因子项目与初始构想基本一致,分别X X X 通讯作者:郑涌。
E -mail:zhengy@swu 1edu 1cn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1CSH 001);西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重大课题(NSKD06011)。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 ence 2009,32(4):983-985983命名为/同伴关系质量0、/师生关系质量0、/亲子关系质量0、/陌生人关系质量0。
本研究采用四因素之间的相关以及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作为问卷构想效度分析的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57~0186之间,多数呈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中等偏高的程度。
可见,问卷的构想效度较为合理。
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A作为问卷信度分析的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量表的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160~0185之间,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17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
问卷计分采用按符合程度的5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试人际关系的质量越高。
213程序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统一指导语,时间为55分钟,当场收回问卷,将收集的有效数据录入spss131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311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质量为探究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将人际关系问卷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方程的解释率R2为01256,11个父母教养方式的因子中,有四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于保护对人际关系质量有显著回归效应,父亲温暖理解对人际关系有显著正向回归效应,而母亲偏爱和母亲干涉有着显著的反向影响,大学生价值观中个人生活价值观与社会生活价值观进入回归方程,积极向上与主动适应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对人际关系有着正向的影响,自尊水平也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有着正性的回归影响。
表1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质量总分的回归分析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父亲温暖012840127241784**父亲拒绝-01326-01338-41826**母亲偏爱-01374-01203-31864**母亲干涉-01303-01276-41062**个人价值014140141551053**社会价值013480134241947**自尊013020140541995**注:*P<0105,**P<0101;下同。
312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与人际关系质量将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四个主观因子引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
方程解释率R2=01468,比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三者的回归解释率01256要高出01212,说明就人际关系的影响力度而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观因素比大学生的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要大得多。
而且,大表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对人际关系质量总分的回归分析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人际安全-01159-01354-41584**人际张力-01221-01216-31285**人际阻抗-01203-01211-31198**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四个因子均进入了回归方程,且与人际关系质量均为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被试对人际关系主观认知越消极,人际关系质量越低。
313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主观因素将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作为因变量,将价值观、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四个因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四个方程R2分别为01312、01220、01190、01125,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温暖、父亲拒绝、母亲偏爱、母亲干涉四个因子都进入了回归方程,价值观变量中个人生活价值观取向与社会生活价值观取向两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也进入了回归方程,表明7个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观因素。
314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主观因素和人际关系质量的路径分析通过上述回归分析,可以对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与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人际关系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粗略的了解,综合上述三个回归分析,分解回归方程,经过路径分析后进行效应分解,结果见表3。
从中可见,间接效应都是价值观等三大因素通过人际关系主观因素作用于人际关系质量的效应值,即父母教养方式与价值观、自尊变量通过人际安全、人际张力、人际阻抗和人际报复作用于人际关系质量的效应值。
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与自尊对人际关系质量的直接效应很低,总效应中主要是由间接效应构成,从路径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价值观等其他三大变量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对人际关系质量产生影响。
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即大学生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其通过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为中介变量实现的。
表3各变量对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效应分解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父亲温暖010360123601272父亲拒绝-01046-01292-01338母亲偏爱-01069-01134-01203母亲干涉-01064-01212-01276个人价值010720134301415社会价值010310130101342自尊010730133201405人际安全-01354-01354人际张力-01216-01216人际阻抗-01211-01211人际报复-01274-012744讨论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自尊,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