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供应链案例分析
利丰有限公司 组合供应链的各个企业, 协调和监控采购、生产、运 输等活动
原 材 料
协调和监控 外包生产 生产厂商
外 国 经 销 商 、 零 售 商
消 费 者
供应链的上游段落
利丰有限公司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业务是贸易采 购,其核心能力包括客户服务、采购网络和管 理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的生产、实际运输都 外包给有能力的工厂和货运代理。
理海关及贸易文件、确认收据及处理账款。总之,利丰物流提供一条龙式
的供应链服务。利丰物流从多个方面创造整体供应链的价值:改造及优化 客户的产品流,确保所需的产品数量,在所需的时间点到达所需要的地方; 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剔除流程中不必要的库存,并寻找方法缩短 产品的上市前置时间。经由跟客户的紧密合作,利丰物流根据客户商业发 展要求,量身修订供应链方案,并严格地推行新供应链模型,务求达到预 期效果。
利丰分销的批发与代理业务
供 应 商 生 产 商
工作流程 资金流程 合约生产 信息流程 内部分工 实物流程 物流 代理、批发
零 售 商 消 费 者
\
\
供应链中游
利丰分销的核心业务是代表供应商接触并组织当地的零售商和 批发商,为产品打通销售渠道,服务包括对市场推广、品牌建 立、品类管理、销售渠道的管理拓展。与传统的批发商不同,
处理有赖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协助完成。利丰分销实施了One Word
企业资源管理ERP系统,使供应商和销售商人员能更快、更准确地 输入和获取产品的最新信息
物流作为供应链的一环,是促进利丰发展强大后
盾。利丰拥有颇具规模的物流网络,包括40个物 流中心。其位于新加坡的物流中心占地逾23000
平方米,拥有全自动库存管理系统,是亚洲最大
生产控制
电子商贸系统 Import Direct 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Just Win 颜色管理系统 E-Lab Dips
出口贸易系统 XTS-5 电子数据交换 EDI 利丰贸易内联网功能
订单追踪系统 Order Tracking System
内部文件发 布:使员工 迅速得到相 关信息
发布最 新财务 等报告
1992年冯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将出口贸易业务以现时“利丰有限公司 ”的名称及业务形式,在香港再度上市。随后,利丰贸易对英之杰采购的收 购使利丰贸易从一家地区性贸易公司一跃成为跨国大企业,接下来冯氏集团
逐步从全球不同国家购并企业,实施“填补空间”策略以扩充市场和增加采
购网点,令利丰贸易的商贸供应链网络覆盖范围迅速扩大,核心竞争力不断 增强。2001年,冯氏集团重组,拆分了其经济业务,把利和经销在香港联交 所上市。2009年,冯氏集团属下专营高端奢侈男装的利邦集团在香港联交所 主板上市成功。
个重要的方法是产品塑造良好的信誉并提供销售服务,品
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3各部门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冯式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是强调各企业核心能力要素的优化组合。 由于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种行业和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十分 困难,因此他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这 样才能在供应链上取得一个位置。企业具有核心业务上出色的竞争能 力是伙伴们愿意合作的前提。供应链管理主要的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核
利丰贸易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为境外买家采购合适的产品, 并缩短交付期。利丰贸易供应链的原动力来自客户的订单,根 据客户的需求,利丰贸易为每一份订单都创造一条最有效益的 价值链,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的产品。利丰贸易的供应链
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业务运作效率
利丰贸易秉承了与不同业务范围内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运作效
为了更清晰地划分集团的核心业务架构,并为未来的持续发
展打稳根基,冯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于2012年特将旗
下业务重组:贸易、物流和分销业务将继续由利丰有限公司
主理,零售业务归由冯氏零售集团有限公司统筹;以上业务 重新组成为冯氏集团
冯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 私人全资拥有及冯氏主要股东
贸易 物流 分销 集团的贸易、物流及分销业务由利丰有限公司 主理。该公司被公认为世界领先的消费品设计 、发展、采购及分销公司。公司通过遍及美洲 、欧洲、非洲及亚洲的300多个办事处及配送 中心,为零售商及知名品牌提供环球供应链管 理服务。通过公司的贸易、物流及分销业务相 互连接的三个业务网络、公司为客户提供涵盖 整个供应链的一站式服务
业务 构架
利亚零售有限 公司;利邦控 股有限公司。 于香港联交所 上市
利时控股有限公司 ;利童(控股)有 限公司;玩具反斗 城(亚洲)业务;S uhyang Networks;UCCAL Fashion Group
如今,冯氏集团是香 港首屈一指的商贸巨 掣,其三大核心业务 是出口贸易、经销批 发和零售,已经成为 业务网络遍布全球40 个国家及地区、设立 逾350个办事处、拥 有超过43000名员 工的跨国企业集团
接到客户订单后,利丰有限公司才开始安排原料采购和生产工序,并负责
流程监控和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和组织,具体的生产则外包给世界各地
的生产商。这样,合作和信任令订单处理过程更加快捷,并可节省讨价还 价的时间和人力资本,为这段供应链增值。而通过与利丰有限公司的合
作,生产商也实现了专门化,在其核心业务的制造能力上专注发展
的垄断。1937年,利丰的业务重心由当时战乱的广州迁至相对安全的 香港,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20世纪70年代,利丰在冯
氏家族第三代冯国经和冯国纶博士的掌握下于香港上市。80年代利丰
的私有化成为冯氏家族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契机。之后,利丰开始出售 非核心业务,将业务精简重组为出口贸易和零售业。
供应链增值驱动的典型模式
——利丰模式
组员:何赞 李艳杰 顾秀芬 陈仲年 殷忠忠
一、提纲
1
冯氏集团概况 供应链管理流程 各部门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供应链增值模式 启示
2 3
4 5
1、冯氏集团概况
冯氏集团(原利丰集团)于1906年在广州创办出口业务,是当时中国
首家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公司,打破了当时外国洋行对中国对外贸易
零售 集团的零售业务由冯氏零售集 团有限公司统筹,旗下包括上 市公司利亚零售有限公司、利 邦控股有限公司,以及私营业 务利时控股有限公司、利童( 控股)有限公司、玩具反斗诚 (亚洲)、SuhyangNetworks及 UCCAL FashIon Group
利丰有限公司 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冯氏零售集团有限公司 私营业务
利丰有限公司并没有自设工厂,而是通过协调15000 多家产品优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供应商进行生产,满 足客户对产品品质和交货时间的严格要求,即“虚拟 生产”。
利丰有限公司的优势在于,不仅了解客户需求,拥有服务于客 户的知识技术和庞大的业务网络,而且了解各个生产基地的制 造技术、质量、产能及配额和各国的进出口规定,并与有竞争 力的供应商和生产商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可以将各 个环节的优势整合在一起以争取订单
2.2 供应链中游段落:现代经销、 批发与代理
相对于利丰有限公司的贸易业务而言,利丰有限公司的分销业务(利丰
分销)则专注于供应链中游的业务,即以市场推广、批发销售和物流配 送为主,并辅以与之相关的生产加工活动,为世界各地的品牌产品在 亚太地区提供“一站式”的全面服务,为其所代理的产品开拓更大的 市场
人力资源发 布培训资料 或人才需求 信息
订货功能: 员工通过内联 网订购各种办 公用具等
其他
利丰贸易的外联网与内联网功能图
建立网站是为了方便客户浏览第一分公司的各种资料,例如业务简介、环球网 络分部、公司年报、电子邮件发出查询等;建立“电子储备工作系统”,电子 商贸系统import direct及附属的订单追踪系统order tracking system,购买第 三方软件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等为供应商、客户及内部管理建立了良好的交易
对于零售业务经营,冯氏采取了以下策略:(1)通过安全
可靠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方便的地点、高质量的客户服 务、愉快的购物体验等途径为客户带来满意的购物经验;
(2)通过共享中央资源、信息技术,与集团内其他零售店
配合进行宣传推广,与利丰贸易及利丰分销联网构成一条 完整地供应链。与此同时,要令下游供应链不断增值,一
的地区性物流中心之一
配合利丰分销业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利丰物流为客户 及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服务,优化企业间的业务流程,提 供高增值的价值链物流方案。利丰物流的服务,横跨国际 贸易的各个层面。
利丰物流结合客户的供应、需求及物流数据,使用精准的分析工具及经实
际应用而确立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供应链及物流服务方案。客户 可以依赖利丰物流安排交通运输、管理库存、产品再包装、仓库运作、处
率的宗旨,令客户、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及物流公司都能在 利丰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交易,缩小了各企业间的技术差异,使 整个供应链流程变得更为顺畅。利丰贸易在信息技术的构建上 划分为三大项目,包括建立网站、电子商务以及信息传输和交 换
利丰贸易外联网系统及功能 原材料采 购 出口文件 管理
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
订单处理
和信息管理平台。利丰贸易从两方面着手来利用信息技术,即提高运营效率的
内联网以及促进员工意念伙伴间协作和信息传递的外联网。
严格管理供应商网络
对利丰贸易来说,采购和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不是找到供应商或制造 商,而是管理这些供应链中的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为了保证能够达到 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利丰贸易必须严密监测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 但不会去影响每个供应商或制造商完成工作的方式,利丰贸易为整个供
心业务能力,在供应链上扮演一个专门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这
样,其它企业才无法轻易取而代之。同时,企业应将非核心业务以外 包的模式交给其他更专业的企业,使整条供应链发挥更大的效果 冯氏集团旗下的利丰有限公司,冯氏零售由于业务的 侧重点不同,在供应链管理功能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