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活用—名词

词类活用—名词


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 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2008年广东高考题)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 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 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 子陶瞻。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妻:嫁给。 说明: “妻”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是“嫁给”。 此外下列译法也算对:“嫁给……为妻子”、“许 给”、“许配给……做妻子”、“给……做妻子”、 “送给……做妻子”等。
运用实践:
10、一狼洞其中。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而后乃今将图南。 14、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 1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16、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17、儿涕而去。
文言文阅读
运用实践:
1、饭封禄之粟。 吃着 2、晋灵公不君。 行君主之道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照亮 把…做成肉干 4、不臣于王。 臣服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6、杖汉节牧羊。 拄着 住、驻扎 7、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作客 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于)此。 9、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
选出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
一、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4、树之以桑。 答案:3 (名词活用做状语,其余为名词活用做动词) 二、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案:4 (名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活用做状语)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当……” “从……”
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孔子东游。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向„„ 往„„
文言文阅读
运用实践:
1、豕人立而啼。 2、吾日三省吾身。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7、人皆隶使之。 8、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名词前有“所”字时,名词代替动 词与其组成所字结构,名词便活用 为动词。 (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 中。 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
短语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2、缇骑按剑而前。 3、客逾庖而宴。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 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 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 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 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 1、今王鼓乐于此。 2、 吏于吴两载。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沛公军霸上。 6、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 7、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8、鹪鹩巢于林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惠等哭,舆归营。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用……”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在……”
1、童子隅坐而执烛。
2、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4、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文言文阅读
第一步:根据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 律, 判断已活用为动词。 第二步:根据语意,判断是否是使 动。
名词 的使动 用法
齐威王欲将孙膑
成为
主语使(让)宾语成 为名词所表示的人或 事物。

谓(名作动) 使

文言文阅读
运用实践: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6、而欲以力臣天下之民。 7、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8、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2003语文高考全国卷)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这道翻译题,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 “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根据我们
平时所讲,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主语的话,一般 就是名词作状语。如果能够注意到“廷”和“面” 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两个动词,而且这里 已经有了主语“裴矩”,也就能把这两个字翻译为 “当廷”、“当面”,从而准确地把句子译为“裴
运用实践:
10、一狼洞其中。打洞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怪罪 13、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 14、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做官 封侯 15、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16、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养蚕 17、儿涕而去。 哭泣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练习: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蚕食鲸吞 6、风餐露宿 7、星罗棋布 8、日理万机 名作动 名作动 名作动 名作状 名作状 名作状 名作状 名作状 成为记功碑 成为敌兵 做 向南、向北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 在风里、在露天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 每天
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者某种性质状态进行修饰 限制的一类词。它可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 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谦敬、可能性等意义。
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2、二月草已芽。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汉水又东。 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君子不齿。 8、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5、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 2、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五)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 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 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名词后面紧跟代词(之),该 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名+代)
1、策之不以其道。2、 驴不胜怒,蹄之。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5、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7、填然鼓之。 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9、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不”、“无”、 “相”等),便活用为动词。(副+名)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斥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谓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类型 一、表示时间
1、 时汉连伐胡。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六国)“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007年高考湖南卷: (1)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1)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 妾跟随。 (从动词使动用法) (衣名词用为动词)
2007年高考湖南卷: (2)知其(良药)入而已己疾也。 (2)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 自己的病治好。 (已动词使动用法)
2009年高考湖南卷: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 怕步行的人。 (名词活用为动词)
பைடு நூலகம்
运用实践:
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10、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1、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 王。” 12、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13、发尽上指冠。 14、猱(náo)进鸷(zhì 击,或能免乎? ) 1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6、卒廷见相如。
文言文阅读
运用实践: 像人一样 1、豕人立而啼。 每日 2、吾日三省吾身。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客人一样 用剑 4、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用手拿 5、曹子手剑而从之。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向外 7、人皆隶使之。 像奴隶一样 8、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用杖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 有“每日、每月、每年”之意。用在形容 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比喻)
“像……一样”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人皆得以隶使之。 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种类
名 词 动 词 形 容 词
名词用作动词 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
名 词
名词 的 使动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名词 活用作 动词
名词 的 意动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今(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 介词短语作状语,普通 名词很少作状语。 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文言文阅读
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