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
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
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
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
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
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
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
”登曰:“但意未欲尔。
”遂行。
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
”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
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
”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
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
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①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
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
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注】①丞相,指秦桧。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不能夺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属:适逢。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学校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学校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在古县任职期间,B.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悦权贵,终致入狱。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撰《徽宗实录》,且有人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 把文中加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译文:(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译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疾行则及祸疾: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尽力。
C.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设营驻守。
D.诸将皆慑服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6.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7.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古词“冠军”位列于诸军之首,后来也指将军名。
文中“卿子冠军”是上将军宋义A.的尊。
B.“甬道”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文中章邯专门修筑甬道为王离、涉间的军队输送粮食。
C.“社稷”旧时指国家。
“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
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8.把文中标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参考答案一1. B【解析】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
这里考察的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2. A【解析】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分析语句中的名词、谓语动词等。
名词一般担当主语或宾语,它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断句。
比如“琥”,在“琥有请属”中“琥”担任了主语,其前应断句,而“面数琥”中“琥”为宾语,其前不能断开。
3. C【解析】“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的意思。
4.(1)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
(2)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参考译文】高登,字彦先,是漳浦人。
幼年失去父亲,努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
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避讳,负责官员厌恶他的直率,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
学校原来有田地房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
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急迫,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弛,士大夫与堂下走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官长!”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抛弃了,还有什么可说!”太守不能改变他,最终听从了他。
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
告诉太守说:“高先生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高登辞谢这笔钱,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校里,(用来)买书来答谢士人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
汪藻挽留他参与修撰《徽宗实录》,他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
”高登说:“只是我不想做而已。
”于是辞行。
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用什么治理县事,高登逐条写了十几件事告诉他。
沈晦说:“这是古人的政治,现在的人狡诈,怀疑不能实行。
”回答说:“忠诚讲信用可在蛮荒之地推行,说不能实行,是诚信不够而已。
”豪民秦琥用武力横行乡里,把持官吏的短处,称“秦大虫”,县令以下都屈服于他。
高登到任,他颇有改变,而高登喜欢他去恶为善,任他为学官。
过了些时日,秦琥有请托的事,高登辞谢拒绝他,秦琥恼怒,图谋用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
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学校经费,高登把他喊来,当面指责秦琥,声气俱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守及各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愤恨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痛快。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治理的旧地,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为什么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话,生祠不能设立。
”胡舜陟大为恼怒,指摘秦琥的事,调荔浦县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亲生病离职。
胡舜陟于是创立秦桧祠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
胡舜陟派遣有勇力的士兵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船上,简单埋葬在河边,渡海回朝廷上书,请求免官赎罪。
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和您在太学中认识,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
”高登说:“我知道有君王,不知道有权臣。
”不久中书省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免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府监狱。
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
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
他的学问用君子慎于独处做根本,有《东溪集》传世。
二5. C【解析】“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根据前后文判断,“救”译为“救援”属于动词词性,“十余”数次,作定语修饰“壁”,综合可知“壁”应为名词,译为“营垒”,故C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