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专业知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解析
1.某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以提高成活率。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保护组织
D. 分生组织
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后不能增粗,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韧皮部
B. 形成层
C. 木质部
D. 髓
3.在果树的“坐果”时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即“环剥”),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其原理是( )。
A. 促进果树生根
B. 防止了害虫的侵害
C. 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 限制了水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4.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
A. 方便操作
B. 降低呼吸作用
C. 降低光合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
5.人患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急剧增加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如图所示的血管,只能表示静脉的是( )。
7.健康的人血液流经肾脏时不会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A. 废物由多变少
B. 氧气由多变少
C. 蛋白质由多变少
D. 营养物质由多变少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考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分析:
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
解答: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所以,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输导组织。
故选:A
2.【答案】B
【解析】考点:木质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
分析:
本题考查木质茎的生长。
本知识结合木质茎的结构图进行分析。
解答: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表皮起保护作用。
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
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考点: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
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解答: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
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据此答题。
解答:
A、去枝叶与否,方便程度差别不大,A错误。
B、减小呼吸作用也不利于植物的成活,B错误。
C、降低光合作用对移栽植物没有好处,主要不是降低光合作用。
C错误。
D、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在移栽植物时,剪掉大量的枝叶,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下表:
解答: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
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即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因此人体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的白血病的数量会增多。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静脉的特点,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据此解答。
解答:
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排除B和C。
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故排除A。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解析】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尿液的形成。
分析:
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解答:
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
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由于肾小管不重吸收尿素,尿素随尿液流出,尿素不再进入血液中,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肾静脉中的)中尿素含量减少。
同时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但蛋白质不会由多变少。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