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资源.有效集成。充分发挥中央部属和省 属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依托已有的重点 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科
技园和专业测试机构等现有条件.综合各方优势资源.
通过共享、完善、提高增量来带动存量、优化平台结构 及布局等有效手段,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的有 效集成,有效发挥其规模效应,最大限度激发现有科技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原则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
量它可为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支 持、接受企业横向委托一研究与中试、促进区域科技创
新成果的推广与交易、对行业发展动态进行数据积累 和分析,提供行业咨询与远程诊断服务、为区域政府部
【蝴
1垡盐:。检型j.型川■互可—i瓦订

/ +地lx分柑
I杯准化、产业化f;:}菝沩l乏” I l I科菝答五孵化器I
科缸创新 /.行业分砧
以Iq.家芷持为卜、 省级配套史持。
家 级 省

・地Ix-分m ..行业分缸\
’严h系统
:荐竖棼籍一
・地IK分佑f
+行业分雨i
●慰盖链个 l、(:城 ●西 ≈街丰II『H ● Z.%仃J} ●: £穿刨努
要资金来源。 (4)经营机制。采取多种收费形式:对于长年咨询
等公益性服务提供免费服务;对于共建单位,可享受成
本费用的收费方式,另外对于符合平台扶持要求的项
目与技术服务项目.也可享受此优惠;对于市场机制运
作下的专业性服务项目,进行正常收费。对于前两类
平台,初步形成与平台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 才队伍和研究服务机构,并基本完成区域内部平台的 布点工作,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 共享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奠定基础。 (3)第三阶段。完成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建 设工作,培养一批从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维护的专 门人才队伍,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使
科技创新条件改善的有效结合¨1,为区域科技创新能 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建设科技创新平 台、为提升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成为政府 科技管理部门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目前,我国多数省市存在科技创新资源分散、利用 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强、对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提供
国内行业展会与交流会、开展科普宣传等。在平台建
2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结构
在区域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 术手段,建成一个覆盖整个区域(可以为整个区域科技 创新提供支撑与服务)、疏密相间(根据地区科技与经 济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平台布局密度)、错落有序(科技 发达地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对密集、科技落后地
区地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对密集)、贯穿整个创新环节
平台体系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在为区域自
服务,可从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平台建设补贴与奖励等
渠道获得相应补偿;对于有偿服务.获得的收益可用于
支付平台维护与管理费用,从而保障平台的持续发展。 (5)决策机制。首先,联合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
和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区
域科技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科学确定区域科技创新
万方数据
第6期
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 用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的网络平台。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资源的共享与有效整合。同时创建实体平台,提供高质
创新资源的潜能,促进区域科技创新。
(2)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平台建设投资量大、建
设时间长、运行成本高,且部分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与外
部性,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与带动作用。在充分发挥 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等多方协作力量的同时。争取 获得更多的国家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另外,要充分调
、——・————、.・,I.-^ I{々胛许咖“台
研发甲台 重^实验审 T{,彤f宄中心 I}I试填地
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和标准,理顺各种关系,
建立国家、省(市)、县互联互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 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以信息 化为手段.面向市场需求提供科技服务,平衡公益服务 与有偿服务,扩展服务内容与范围,并从资源整合、技 术服务能力、人才培养等角度,对平台进行综合评价与 考核,通过有效竞争,提升平台运作效率和创新功能。 (6)区分等级。分类管理。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采取以国家支持为主、省级配套为辅的策略,有效 发挥其在行业中的领先与带动作用。积极向区域外甚 至全国范围内辐射其创新与研发功能;对于省级科技 创新平台,采取以省级管理部门的重点支持为主.同时
发中心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构建区域局部科技创新
平台运行的主要经费来源。为此,创建初期应多通过
争取各级政府平台建设资金和科技计划项目,来获得 运行资金。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引入市场机制,以市 场需求为导向,承接科学研究、工程化开发、技术服务 等有偿服务项目,实现自主分配、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根据实际情况,参 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人事、财务、资产、分配、考核等 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有偿服务成为平台工作重点和主
经济发达地区构建相对密集的科技创新平台网络。 (5)共享服务,创新制度。以共享科技创新平台资 源为核心,积极开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依
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文献苁亭,r台1 科学数荆苁亭,P台I 仪器改施苁卒’f,台J
技术交易甲台 乍产力促进一I,心
l服9火”。“1““”… 唑竺:型矍螽 嚼藤I翻服腆㈣张
H、lJ

‘荐锰棼搿 \.荐轾棼架
竹绒重点支持、 IJ寸家‘j省其建。

Iff



圈l
●制仃效支 }粥
以地Ifr支}、j为k J
。竹级辅助培仃。J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现国家与省共建的策略,提高省
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与研发功能I对于地市级科技 创新平台,采取以地市支持为主、省级辅助培育的策 略。发挥其为地市科技创新服务的功能,并通过积极获 取省级项目支持。提高地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创新实 力。 (7)示范试点,支撑创新。对具有良好服务资源和 服务能力、对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管理与 运行规范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试点平台给予重点鼓 励与支持,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通过促进产业集聚
部分行业标准制定、孵化科技创新企业、举办各种国际
聚区内优秀的科技创新资源,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核心
力量。构建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提升平台
创新能力,是实现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创 新平台建设是政府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的战略 选择。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作为完善区域科技创新 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政府通过“短、平、快”方式支 持项目技术研究开发,与通过持续、稳定方式支持区域
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战略目标n.zl。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2004 ~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开始系统
部署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第十七 届五中全会定调“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应当重点支
3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区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研究实验基地(中试基地)等研发平台,科技企
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等产业化创业平台, 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领域分布、地区 分布以及创新服务能力、人员、取碍的成果等基本情
况;调查区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科技研
平台体系的建设布局。运行中,平台采取政府引导、市
主创新提供有效保障与支撑的同时,能与国内和国外 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接轨.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跨区或 向全国范围进行科技辐射。
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方式n]。政府主要通过参 与董事会(或理事会)、开展项目引导、组织专家团评估
工作业绩等方式,间接引导平台的发展;平台体系由平 台处或者平台管理中心负责,以有效整合区域内部不
持企业研发与区域科技建设。发展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成为落实该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吸引多方参与,有利于通过产 学研合作等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
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口】。科技创新平台集
门行业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 桥、发挥产业集聚作用、促进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 流、承担国家及区域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培养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承担产业前瞻性与公共性研究和
量服务。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另外,积极培育一批
专业的平台建设与管理人才队伍。保障平台的持续运 行与创新。
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
各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靠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完成 平台的建设工作n]。 (3)突出特色,分步实施。根据区域科技与经济发 展情况,重点支持服务于区域特色科技创新平台的建 设工作;按照科技创新需求的优先次序,进行统筹规 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循序渐进,分步实 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4)行业领先,地区辐射。优先考虑地区主导产业 的科技情况,确定科技创新平台的分布;以行业中科技 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创新平台为首,整合与带动其它 相关平台发展,以促进行业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的研
收稿日期:2011-04—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3033);教育部人文社全科学研究项目(IOYJC630256);黑龙江省博士后基全顷目(LBH—
Z10108)
作者筒介:李葳(1968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宄方向为高 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王宏起(1958一),另,黑龙江哈尔滇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坪,研完方向 为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