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政府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 (三)是抓好治理过程的创新。按照政府公共 政策涉及的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不 同群体来具体设计互动协商的环节与程序 ,实现在不同公共事务领域多方主体合作 治理的目标。实现公开透明的治理过程, 是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当前地 方政府和群众之间有些矛盾,就是由于权 力行使不透明导致的。为此,从梳理和公 开各项行政权力目录,到权力行使过程, 再到行使结果,整个流程都要有相应公开
谢谢观赏
然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原因:既有传统体制的影响又有政府自身的 因素。具体如下:
传统体制的影响: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政治、社会和文化 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集 权、机构膨胀和人员臃肿的后果。
客观条件的局限。
政府职能的错位: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是提高 政府治理效率的关键,然而,政府并不能在 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定位好角色,即本该由
政府常通过颁布政策、监察视察 、宏观指导及座谈交流等形式调 节和纠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 问题,治理手段的陈旧僵化使政 府对当前突发事件的处理存在严 重的滞后性, 执行费用高而效率 低,也难以保证政府各项工作的 全面开展。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我国政府治理的途径
目前,鉴于我国政府治理效率低、运行成 本高、局部环节效果差等问题,必须结合 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政府的治理水平 ,努力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理 目标。具体途径有: • (一)是总体实现多主体治理的创新。一个突 出转变就是,在许多领域由政府单一主体 向政府与社会、企业、人民群众多主体转 变,实现多主体合作治理。这种多主体参 与式合作治理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与社会
总结
我们要以一个开放的态度,了解、研究、 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和实践的成 果;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也要从 自身实际出发,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要求,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地 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创新思想,不断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汲取 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的成功经验,找出适合 当地政府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这既是 我国地方政府对当前问题的回应,也是对
内容概要:
• 政府治理的概念 • 政府治理的原因(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治
理?) • 市场经济&政府治理的关系 • 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现状 •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我国政府治理的途
径选择 • 总结
一、政府治理的概念
• “政府治理”作为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的基本范畴,是指有效运用国家权力,把政府的 人力、物力、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协调政府内部对策与外部的各种 关系活动的集合。经过组织、领导、控制等一定的行政过程,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 品或服务,以实现国家的职能和目标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其实质在于运用公共权力,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 含义:广义方面是指整个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政府治理从传统迈向“善治” 的过程。狭义方面是指其具有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殊含义。
• 公域之治模式主要有三种:
– 一是由国家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实行封闭性和单向度管理的国家管理模式;
• 二是由国家与各种社会自治组织共同作为管理主体,实行半封闭和单向度的公共管理模 式;
• 一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进行必要的补充; • 另一方面,私人部门以一种或者其他方式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监督政府的权
力运行的透明化,即私人部门监督政府是否承担了其该承担的责任。 • 从根本上说,政府必须增加自身的透明度,并增强政府的各项职能,通过促
进参与决策使公共管理与公民之间的联系更加有效,以此来创建一个供公民 表达他们想法和需求的平台,并通过公共服务的提供使民众获得对资源的控 制权。
“市场失灵”正好为政府治理预留了空间。所以,呼吁政府干预,严惩不法商人以 杜绝假种子,在逻辑上也就顺理成章。农民凭着自己朴素的智慧也正是这样推理 的,所以才有了200次上访。中国的最高行政当局以“总理批示”这一强有力的形 式,直接介入此案。如果政府是一架运作良好的机器的话,事件到此就应该画上 一个句号。然而让所有观察者都大跌眼镜的是,政府在这里也失灵了。“总理批 示”到了基层,居然被认为是过时了,不法商人依然逍遥复逍遥,假种子依然泛 滥又泛滥。因此,这一“特大坑农案”可以看做是“市理的关系
• 市场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维护产权、促进 平等和保护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自由选择 、自愿交换和合作为前提,以分散决策、 自发形成、自由竞争为特点,以市场机制 导向配置社会资源,是普遍化市场交换规 则的经济形态。
• 政府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 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 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其治理是指政府运用权力引导、控制和
法制建设的滞后:
市场经济本身也是法治经济, 要求在市场经济竞争规则下实 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分配 ,但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 下还缺乏完备的法律保障,没 有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机制 ,也欠缺对有限法律的灵活应 用,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经济;在执法过程中,政府执 法意识和观念缺失。
治理手段的陈旧僵化:
多领域管理方式的创新案例分析:
上海、北京等不少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方式 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向社区困难老人提 供居家养老服务。下一步发展方向,应是 实现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上由“直接 划桨”到“主导掌舵”的角色转变,注重 购买服务的整体规划和制度规范,并且从 城市向农村延伸,促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 均等化。另外,还要进行社会治理方式创 新,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减少简 单强制做法,代之以更加柔和与人性化治
出路在那里?惟一的出路在于加强政府体制改革,建立一个制衡式的民主机制
,使得基层官员不再仅仅靠成本高昂的“总理批示”才能驱动。建立在一个制衡 式民主基础之上的政府通常是强有力的,同时其权力又是被有效地限定了的,从 而使得追求私利的政府官员们为着私利目的不得不去做增进公共利益的事。这样 一个机制的出现将能够同时治理双重失灵:制衡式民主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 失灵,政府的正确干预又可以有效地减少市场失灵。
• 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离不开有效和协调的 政府治理。政府治理可以避免市场的失灵 。
• 政府治理要建立在高效的市场经济基础上 。
• 政府治理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才能保证政府 治理的科学性,才能避免政府治理过程中 的主观臆断、随意草率和效率低下等弊端 。
现状四:、在市目场前经我济条国件政下府,我治国理政府现治状理仍
• 三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两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其 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和双向度。
• 狭义的政府治理是指第三种公域之治模式,也是“政府依法律善治”之“治理”模式。
二、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治理?
• 健全的公共管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资源被有效地分配,公共 问题被有效地解决,公共服务被有效覆盖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达到了 它的目标。开放的公共管理无疑有赖于公众社会的参与,问责制的健全和政 府透明程度的提升。通过授权组织和公民社会参与经济、政治、社会的管理 来加强政府公共管理的能力,这种方法无疑对所有政府目标的实现有莫大的 帮助,而且在推动社会发展,加速全球化等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思考:如何解决???
通过前面对“假种子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发现:
一方面,要杜绝假种子,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为此,我们不能不加强各级政府 官员的权力。
另一方面,正因为各级政府官员手中具有了这种权力,使得他们又成了不法商人争相 “寻租”的对象,于是,他们中不少人就利用这种权力收取贿赂,而对落实法律 、法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连“总理批示”也可以宣布“过时”而不再执行 。如此,假种子泛滥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政府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首先来看一则案例:
黑龙江坑农事件中政府治理的失误: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的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害农事件,一开始不妨看做是一 件“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不法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当然有尽量压低 成本以提高利润的动机。由于和农民相比,在断定出售假种子的利益远大于风险 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另外的约束,他们肯定会选择出售假种子。也就是说,如果 放任市场运作,不法商人用假种子坑农的事件将“此起彼伏”,“看不见的手” 在制止这个问题方面,是完全无力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