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出凝血检测PPT课件


4
.
凝血系统
内凝血系统
各种启动凝血所需因子均存在血液中。 因子Ⅻ接触异常表面后被激活。再依次激活因子Ⅺ、Ⅸ。 在因子Ⅷ、磷脂和钙的参予下,因子Ⅸ激活因子Ⅹ。在因
子Ⅴ、磷脂和钙的参与下,因子Ⅹ将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 酶。 凝血酶又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激活因子ⅩⅢ, 后者使纤维蛋白变稳定。
5
.
凝血系统
外凝血系统
受损组织释放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中,激活因子Ⅶ。因子 Ⅶ又激活因子Ⅹ。
进入上述共同途径:因子Ⅹ将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 血酶又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并激活因子ⅩⅢ
6
.
凝血过程
7
.
抗凝系统
循环中有三大主要的抗凝系统。抗凝血酶Ⅲ(ATⅢ)-硫酸肝素系统和蛋白C系统以及组织因子途 径抑制剂(TFPI)途径。
8
.
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被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物(tPA)激活产生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而溶
解血栓。
抑制tPA的是PAI,抑制纤溶酶的是α-抗纤溶酶等。
9
.
凝血和纤溶
10
.
出凝血监测
一、临 床 监 测 二、实验室检测
11
.
临床检测
(一)出血的原因
1、局部原因:如手术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2、出凝血机制异常:①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
止所需的时间。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 CFT)又称束臂试验,根据
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及其大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 0~5个,女性0~10个。
15
.
实验室监测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 BPC) 正常值(100~300)
3
.
血小板
血小板止血的两个阶段 初期止血功能:受损部位的血管发生收缩,局部
血流变慢。血小板在von willebrand因子(vWF) 的存在下粘附在暴露的内皮下组织,为凝血酶或 胶原激活分泌释放ADP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TXA2引起血小板的聚集,纤维蛋白原也参与其中 形成白色血栓。 二期止血功能: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也起重要作 用如血小板具有“内源性凝血因子”功能;表面 磷脂的促凝活性等。
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பைடு நூலகம்),正常值:90~130s。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KPTT) KPTT主
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32~42s。 4、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imple thromboplastin generation test,
②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引起的出血不止;③同时有多个 部位出血;④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⑤伴有易引起 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严重肝炎病。
12
.
临床检测
(二)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分析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功能缺陷 ①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②原发
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表现为内脏出血和血栓形成; ③血小板功能缺 陷: 3、凝血因子缺乏 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13
.
临床检测
(三)病情动态监测 1、出血部位的监测:皮肤、粘膜、伤口、消化道、泌尿道、
鼻咽部等; 2、凝血功能实验指标监测; 3、生命体征的监测; 4、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14
.
实验室监测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
出凝血监测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邢金燕
1
.
正常止血、凝血和抗凝机制
维持循环血液的流动状态是凝血和纤溶之间平衡 的结果。维持这种平衡依赖几个相关系统的功能 保持正常。
1、血管内皮细胞 2、血小板 3、凝血系统 4、抗凝系统 5、纤溶系统
2
.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依赖表面的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凝血活酶和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参与调节血栓形成或血栓溶解。 内皮细胞光滑面上的糖萼层可排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接 触,防止内凝血系统的激活。血栓调节蛋白可灭活凝血酶 和激活蛋白C起抗凝作用。
(thrombin time, TT),正常人为16~18s,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TT延 长见于血液FDP增多、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物质含量增、纤维蛋白原浓度降 低、DIC等。 2、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 test)阳性见于DIC早期,假阳性率较高。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和D-二聚体 检测(D-dimer,D-D) FDP正常值0~6mg/L。FDP≥20mg/L有诊断意义。
STGT)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阶段,较KPTT敏感。正常值:10s~14s。 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的筛选实
验,正常值:12s±1s。 6、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 Fg) 正常值:2~4gL.Fg。
17
.
实验室监测
(四)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试验 1、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clotting time,TCT) 又称凝血酶时间
18
.
实验室监测
(五)抗凝血酶Ⅲ活性及抗原含量(antithrombin Ⅲ,ATⅢ:C及AT- Ⅲ:Ag)测定AT- Ⅲ:C的正常值:96.6% ±19.4%;AT- Ⅲ:Ag的正常值:364.1mg/L ±83.0mg/L。
X109/L。 2、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 PF4) PF4为反映血小板
激活的指标,正常值:2.89~3.2ug/L。如PF4大于天常值,常提示血 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期。
16
.
实验室监测
(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 CT)正常值:5min~10min。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 ACT) 又称硅藻土激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