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旅游中的符号与结构)))一个人类学视角的阐释张 瑛1,李建明2(1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2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结构体系,象征和结构是表达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在旅游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
旅游促使旅游者处于某种/阈限0期,从而使游客归于其/生命维持体系0的/朝圣0结构当中。
旅游过程中游客会尽力体验/非我文化0并通过特殊的符号与结构体系来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少数民族的符号及其结构体系具有多样性并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延续。
然而,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中符号与结构的/神圣性0。
我们只有从/非我文化0或者是/文化异体0的角度,从全面的人文的、综合的角度考虑民族旅游的价值,才能做到民族旅游开发的可持续与和谐。
文章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符号与结构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通过符号与结构体系在旅游开发中的合理安排来实现旅游开发中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符号;象征体系;阈限;中图分类号:C91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07)05-0141-07收稿日期:2006-09-14作者简介:张瑛(1965) ),女,福建泉州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民族文化旅游、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管理等教学和研究工作。
李建明(1982) ),男,青海门源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新世纪,兴边富民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进程日益加快。
作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同时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及其所涵盖的符号和结构体系,旅游开发已经悄然走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居住地所造成的影响。
尤其是外来文化的快速介入,对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和结构体系所带来的变迁。
仪式与象征,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本质特征的行为表述与符号表述,一直处于人类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这是因为它们原本是人类思维与行动的本质体现,然而却经常被视作当然甚至被视而不见地存在于现代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之中。
我们当然不赞同那种只追求文化保护而置当地人民生活不顾的做法;同时也反对只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旅游开发。
如何保证民族旅游开发的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共同实现,使少数民族的符号和结构体系充分得到尊重和合理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随着人类学对旅游学科的关注和参与,旅游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有了解决的新视角。
或许在今天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时代里,人类学向来强调的反思力将会给我们发展中的困境带来一丝冷静的思考。
一、人类学之于旅游(一)从人类学家的旅游到旅游的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三大支柱之一的人类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类学的理论积累日渐丰厚、理论流派与分支学科趋于多元化。
人类学者总是以/他者文化0的研究为己任,从而在场域上算是一个不太称职的/旅游者0。
这是因为,人类学家在自己非居住的地方长期进行考察和研究。
其主要目的不是娱乐消遣,而是学习和观察被研究社区的语言、习俗、文化。
相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旅游者的外出目的却明确得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民族国家的2007年第5期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5,2007 (总第146期)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N o 1146独立解放运动、经济的迅速发展等等,都为大众旅游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自从旅游业的发展向大众旅游推进后,新兴的中产阶级加入了旅游的行列,从而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环境的远离自然,或许连节假日的安排都成了套在人们头上的/枷锁0,以致人们不得不按照休息日程来安排自己的活动都决定了需要有闲暇的时间来给人们提供释放的空间。
因而,旅游作为/人类认同的维持体系0就成了人们心中的最佳/朝圣0。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学家也开始关注旅游者这个新兴的话题,并将旅游纳入自己的研究体系中,从而开创了新的分支学科。
(二)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话语表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潮流的多元化发展,旅游活动在西方社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这一方面是出于人类学学科本身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学学科进一步趋向于细分,并与其它学科结合。
同时,随着西方国家殖民时代的结束,人类学者的田野也从异域回归到了本土社会,从而开始对自身社会进行研究。
这是时代背景变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人类学家对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旅游人类学凸显为西方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学者们把人类学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用于旅游研究,从而开创了人们用人类学的眼光去审视旅游的发展。
人们进一步对旅游的现象、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人类学对旅游的研究过程中,旅游研究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领域逐步分化出两个阵营,一个倾向于对旅游行为所内含的符号意义的解读,另一个阵营倾向于从对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分析。
两大阵营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纳尔逊#格拉本(Nelson1Graburn)和戴尼逊#纳什(Dennison1Nash)。
在研究上纳尔逊#格拉本热衷于探索旅游的本质,分析游客的旅游体验,而戴尼逊#纳什对旅游给目的地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更感兴趣。
二、人类学中关于符号(symbol)与结构(structure)的概念和方法(一)符号与象征的概念/意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解释。
人类生活于-意义.领域之中,我们所经验到的并不是单纯的环境,而是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一种意义体系,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界直接感受并对这种感觉和自身的关系积极思维的结果。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群体共享的,每一个群体的个人所获得的文化都是习得的。
0[1]因之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其传承的,也就是说象征和符号是文化传承的最基本的运载工具和传递手段。
本文所指称的符号即英文单词/Symbol0的释意。
在汉语里/象征0和/符号0是两个常用语汇,汉语中二者的意义差别是明显的,一般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然而,在人类学中译介过来的有关/象征0和/符号0理论,都是彼此相通的,都超脱出汉语的本意。
也就是说在人类学家研究的范畴里符号就是象征。
因而本文的探讨也限于这个领域的关于象征以及象征的秩序)))结构的探讨。
(二)象征的引介)))象征人类学谈及象征或符号,我们有必要梳理人类学中有关象征学派的脉络,以便能够更好的使读者理清本文的主旨。
/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在本质上讲就是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体系加以探讨的人类学。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当中的一部分学者认为文化不是封闭在人们头脑里的东西,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公共符号上的体系。
所谓-公共符号.是指物、事项、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是处在同一共同体的人赖以表述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性质的交流媒体。
0[2]在象征人类学中出现了很多对人类学乃至其它科学有影响的人物,如克里福德#格尔茨、特纳、与玛丽#道格拉斯等。
他们共同认为人类学的任务是透视和理解被研究者的观念与象征形态。
/象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而象征人类学所关心的并非是象征社会中的实际功用。
而是超出-社会结构.的独立的体系,是不同象征之间及象征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本身。
象征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象征如何结合成体系,揭示象征如何影响社会行为者的世界观、精神与感知。
0[3]三、少数民族旅游与符号和结构的辨证关系(一)作为象征符号的民族旅游人类社会自从形成以来,就以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来维持自身社会的结构体系,从而也就形成了涂尔干所认为的/集体表象0(一个社会中142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大部分人所认同的观念或遵循的原则)。
不同的民族或族群也就在各自的范畴和领域内采用不同的组织体系维系着民族的繁衍和传递。
国与国之间是有竞争的,这是自古有之的道理。
/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量,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提高-民族)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自然是经济的发展。
0[1]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这个无论是从地缘、经济、或者从文化上都与汉族文化有巨大差异的区域,曾经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差距,国家大力推行旅游富民的政策,从而使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展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象征符号。
正如国旗与国徽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旅游也在这场变革中构成了一种象征体系。
作为一种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者人民生活水平标准的旅游也是这场变革中创造的象征性标志。
从表象上看,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开放了当地人民的观念,但是当我们挖掘其深层隐喻时,我们才会真正发现/-旅游与文化互动.其实就是一种当代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为载体来实现-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大同.理想的策略。
0[4](二)少数民族旅游场域(field)中的象征符号(symbol)11少数民族(minority)象征符号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格局(diversity in unity of Chinese nation)。
在这里/多元0就是指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色彩,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5]。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内容多样,而且形式也各有千秋。
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体系,各个民族的象征符号体系也是多样的。
不仅有直观的物质象征体系,比如拉祜族的葫芦崇拜等等,而且还有好多是社会制度化的象征体系,比如各个少数民族的各种节日、一些特殊的仪式、民间的宗教。
任何能够构成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体系的独特的方面都可以构成少数民族象征的体系。
21少数民族象征符号的结构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完整的符号与结构体系,因之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民族就是因为有了自身的符号体系而称之为一个民族。
在少数民族符号体系中我们不难发现其社会结构体系是揉为一体的,如果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构成要件就会破坏其整体性的结构。
比如:我们提到彝族就会想到其象征的结构,而看到结构特征也会知道这是彝族的表征。
(三)旅游活动对符号和结构的影响11符号意义在旅游开发中的转置符号会因为外界文化的介入而受到干扰和改变,尤其是符号原有的意义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隐含的、间接的。
民族旅游的开发往往会影响少数民族原有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象征失去的神圣性(参看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