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1、小组工作的目标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
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社会系统之 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2、小组的性质
小组有一个共同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
一个健全的小组必须包括以下要素:提供组员之 间彼此认同的机会;提供使多数人归属的温暖感 觉,如果在生活中个人和他人没有建立广泛的人 际关系,则会失去所爱的人提供的各种帮助;有 表现自己、表达自我、维持自己在群体中独立性 的自由;有选择自己朋友的自由,但不得已必须 接纳对方时,应负起责任;向组员提供表现个性 和与他人分享的机会;向组员提供学习和独立生 活的机会。
该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基本原则是:
社会工作职业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包含三 个层面的内容:恢复个人的社会功能;预防个人的社 会功能丢失;发展个人更加和谐的社会功能。
这三个层面都在发展模式中得到体现,因为发展型模 式的目标之一是发掘个人潜能,达到和谐发展。
1、小组工作目标 发展性模式强调小组的协助关系要建立在组员共
6、优势与局限
这个模式注重组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 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员发挥能动性 和培养自决意识;组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 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 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 不够,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不足。由 于社会工作者的权力不足,使其难于用自己 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
识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促进组员和小组的成长。 2、小组性质及社会工作者角色 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应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相信组员自我成长的理念 持有现实的态度;承认个性化的概念 实现小组目标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动个人的自我实现
明确方向:社会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 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实施中的立体多面推进: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 可能需要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优势和限制
治疗模式是社会工作的传统模式之一,其较长的 发展历史和非常开放的对心理学、精神病学的理 论与技术的采纳和应用,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治疗 体系。
2、小组的性质
此模式下的小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 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3、小组成员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成员可以是全社会的全体公民, 特别是要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这个模式中的小组工作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在 小组的整个过程中与小组成员一路同行,但在行动过 程中扮演一个可变的角色。
3、小组成员
在此模式中每个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 的协调者,不去设计方案或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 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解决问题。
5、实践原则
工作原则包括:社会工作者作为协调者应该启发组员 主动考虑问题,寻找共同点,主动解决问题并强化发 展目标;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自己和小组的角色, 订立明确契约;以诚实的态度提供信息、协调关系,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小组服务。
此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 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过分注重组织力量,忽 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 解决群体需求优于解决个人问题。
二、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又称互惠模式、互动模式或中介模式,
是指将小组工作的注意力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 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由于传统上的治疗模式不太重视组员的互助系统, 强调治疗“小组中的个人”,强调“医患关系”, 而非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组 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第二节 小组工作模式的发展
一、发展性模式
发展性模式又称为过程模式,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 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是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3、小组成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 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从事小组治疗的工作者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 是临床社会工作者。
5、实践原则
组建前充分准备:社会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 的材料收集和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 现的困难;
三、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也称预防与康复模式或临床模式,是以 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时也提供个人 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它是社会工作的 一大传统,即提供服务给不同需要的人。
1、小组工作目标
以治疗个人为小组目标的,它的目的就是帮助个 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2、小组的性质
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因此,被 看作再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对现在和过去的时间 的潜意识地觉察和了解。小组是一种治疗工具, 工作目标是诊断每个个人,改变小组结构与小组 过程,最后达到个人改变。
1、小组工作的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 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具体分三个层次:
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提高其 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
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其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 人能力,增强自尊心和社会能力;
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其有意识和能力去带领、推动 社会变迁。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社会目标、 交互、治疗) 第二节 小组工作模式的发展(发展、 组织与环境、行为修正)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 是最早的小组工作模式。它主要在社区层面 展开,较多地运用在社会政治小组和组织小 组中。
社会目标模式的中心概念是社会责任和社会 变迁,是通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 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5、实践原则
小组为了正面联系机构和社区,必须向每个组员阐明 机构的政策和信念,使组员对机构的宗旨有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必须使组员识别机构目标,积极克服机构 和社区的限制,充分利用资源。
6、优势和限制
此模式的最大优势是符合社会工作最初追求的社 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念,将个人问题与其所处 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强调个人问题 的解决和社会结构问题的解决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