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社交指示语的汉法翻译

浅析社交指示语的汉法翻译

浅析社交指示语的汉法翻译摘要:社交指示是交际双方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为传递信息所采用的指示语,反映了交际参与者各自的身份、地位、修养、情感及相互间的关系等。

作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并直接受其文化背景影响。

本文从交际中涉及的三方,即说话人与听话人、被谈及的第三者分析汉法社交指示文化蕴涵的差异及对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社交指示语汉法翻译文化差异一、概述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地位对交际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交际参与者各自的身份、地位、修养、情感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则可通过不同的人称标记、言语层面、谈话场合、称谓和言语行为等表现出来。

(周方珠,2004:206)从概念上看,社交指示是“语言结构中能反映语言活动的参与者的社交身份,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他们中的某一人与所谈及的人或物的关系”的词语和语法范畴。

(levison,1983:89)具体说来,它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身份;二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三是说话人和所谈到的第三者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其参照点是相对于听话人和被谈及的第三者而言的说话人本人的身份和社交地位。

社交指示所承载的信息直接受交际语言的文化背景影响,同交际双方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交际场合和交际身份(socialcapacities)也有密切关系。

(周方珠,2002:112)中法两国有各自深厚的文化渊源,在此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汉法两种语言的社交指示语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儒家思想强调和谐观念与五伦观念。

每一个个体在人伦关系中都有一个名分,它由另一个人来定义,长幼尊卑,远近亲疏,十分讲究。

中国人这种对家庭伦理和社交礼仪的重视也体现在语言中,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社交称谓的使用上。

以亲属称谓为例,由于汉文化注重亲情关系,亲属称谓有非常细致的区分:对祖辈人的称谓既有祖父、外祖父之分,又有祖母、外祖母之别;父辈中有父母、岳父、岳母和公公、婆婆的区别;仅是与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就分伯、叔、舅父、姑父、姨丈等,名目繁多。

法国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宗法关系远没有中国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较之中国淡薄。

我们同样可以从其亲属称谓中窥见端倪:对应上述祖辈称谓,法国人的祖父与外祖父均为grand-père,祖母与外祖母则是grand-mère;最简约的是oncle与tante,oncle概称了中国人的伯、叔、舅父、姑父、姨丈等与父亲同辈的所有男性亲属,tante则把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等所有与母亲同辈的女士一词以蔽之。

二、翻译策略汉法两种语言的社交指示差异无疑给翻译构成了一大难题。

下面我们尝试从交际中涉及的三方,即说话人与听话人、被谈及的第三者两个方面来分析汉法两种语言的社交指示差异及对应的翻译策略。

(一)说话人与听话人说话人,即交际发言人,他对自己的称谓不仅反映交际参与者社会地位,还会对交际的进行起导向作用,决定了听话人的社交指示选择。

中华民族自古有“贬己尊人”的传统,在社会交际中自称往往用谦辞,如鄙人、小弟、老身、奴才等;称对方则用敬语,如贤弟、您老、诸位、兄台等。

而法国人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很少有谦辞。

这种特点使得汉法互译时译语与源语无法完全对等,源语的文化及语用等色彩或多或少会出现流失,译文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欠译。

如下列几例:[1]-ah!quoique vous parliez bien cavalièrement à un homme qui a l’honneur d’être juge au tribunal de la seine...(balzac,la cousine bette)“啊!鄙人不胜荣幸,为塞纳州商事仲裁,虽然您对鄙人说话很不恭敬……”(许钧)[2]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但请放心。

弟已预为筹划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红楼梦》第三回)quelle co?觙ncidence providentielle !s’écriacelui-ci.par suite du trépas de mon épouse,ma belle-mère,qui réside dans la métropole,s’avisant qu’il n’y a plus ici de femme sur qui puisse s’appuyer ma fillette, m’a r écemment dépêché un bateau et toute une escorte de serviteurs et de servantes, chargés de la lui amener. l’enfant n’étant pas, alors, tout à fait rétablie, son départ s’est trouvé retardé. mais je compte justement,à présent, l’envoyer à sa grand-mère. je ne vous ai pas encore témoignéma reconnaissance,pour la gr?覾ce que vous m’avez faite de lui prodiguer vos enseignements. puisque l’occasion m’en est offerte, n’est-il pas juste que je m’efforce, de tout coeur, de m’acquitter envers vous ? aussi y ai-je pourvu.j’ai déjà rédigé une lettre de recommandation, dans laquelle je charge mes beaux-frères de s’employer de leur mieux à vous donner pleine satisfaction,et de vous prouver ainsi,dans une faible mesure,la sincérité de mes sentiments. quant aux dépenses qu’il pourrait y avoir à faire,je donne dans ma lettre,à mes beaux-frères, des instructions précises.ne prenez donc pas la peine de vous en inquiéter. (li zhihua)[3]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居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红楼梦,第一回)c’est aujourd’hui la nuit de la mi-automne,répondit ombrage de clerc,c’est-à-dire la fête des complètes réunions familiales,à l’image de la parfaite rotondité lunaire.j’ai donc pensé que,logeant seul dans une cellule de moine,vous deviez souffrir de cet isolement. aussi ai-je fait sp écialement préparer dans mon vil cabinet une petite beuverie à laquelle je viens vous convier. mais je ne sais si telle piètre intention vous para?觘t admissible ou non. (li zhihua)综观上述,三例中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社交指示语的源语与译语,我们可以看出,几处汉语中表示自谦和尊他的社交称谓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大于其译文。

“兄、弟”这类称谓作社交指示时是一种谦称,表达说话人与听话人年龄辈分相仿,同时也表示前者对后者的敬重,缩短了双方的距离。

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与其作为亲属称谓的语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为亲属称谓,它们所表示的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亲属血缘关系,是真实存在的;而一旦用于社交场合,它们则变成一种随交际场合和交际角色等变化而变化的虚拟关系,说话人用这样的称谓是为了缩短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达到交际目的。

由于法国人几乎从来不像中国人那样通过自谦甚至自贬来表示对他人的恭敬,所以很难找到这方面的对等词,这些差异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译的。

上述例[3]《红楼梦》第三回中“弟”与“尊兄”的称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假如译者将这类词进行语义翻译处理,“忠实”原文,则虽然传达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却容易造成译文误读。

多数情况下,译者都选择舍弃原文隐含的文化语用信息,只保留有效的指示信息,这是为实现语用信息保真而经常采用的折中办法。

由此可见汉语文化中社交指示语的两大特点,一是常用自谦甚至自贬来表示对他人的恭敬,二是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常用于社交场合,以传递社交指示的不同语义信息。

因此对社交指示语的翻译,译者应特别关注社交语境。

“所谓社交语境,指的是辨认谈话双方的社交身份、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说话人或听话人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

(何自然,1988:67)社交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又涉及非语言因素。

前者指源语与译语的种种差异,后者侧重于交际双方的所有相关因素,如身份、地位、职业、修养和交际角色等。

(周方珠,2002:112)另外,由于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姓跟上其职务称呼有官职的人,如“王厂长”、“李主任”、“蔡校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