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专业概况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科) 专业概况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 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 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学、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 综合素质良好的, 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 利用多种手段( 包括网络) 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 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干课程现代汉语( 1) ( 2) 、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 1)( 2) 、应用写作( 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三、修业年限与毕业本专业实行学分制, 学生注册后8 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最低毕业学分为76 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即准予毕业, 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级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具备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文学理论素养, 又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不断创新能力, 毕业后能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胜任文化、宣传、教学、新闻、管理等实际工作, 综合素质良好的, 重点面向基层的实用型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专科学习的培养要求是: 了解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具有较好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示能力, 能够评析常见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具有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具有中国文史基础的有关知识, 利用多种手段(包括网络)检索各种工作需要的有关文献, 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设必修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

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 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选修课可由各地电大或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各地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

(三)统设服务课程由中央电大提供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

地方电大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等均由各省级电大负责。

(四)形成性考核为必修课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无形成性考核成绩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

(五)综合实践环节由各地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开放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负责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环节分为”毕业实习” (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内容。

”毕业论文”应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

毕业实习安排3周(3学分),毕业论文安排5周(5学分)。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提倡多样化,选题应在总体上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并体现所选专业方向的特点。

三、修业与毕业年限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最低毕业学分为76分。

学生取得学习所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开放教学计划进程表五、课程说明1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本课程1学分, 课内学时18 学时, 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 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 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 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 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 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区别; 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 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 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等。

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课程2学分, 总学时数36 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以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国情、改革开放, 以及党在当前时期有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政策。

3 现代汉语(1) ( 2)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语汇、修辞、语言运用七个部分。

本课程与古代汉语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语言课系,与语言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4 中国现代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线索,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包括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闻一多、张恨水、丁玲、茅盾、巴金、瞿秋白、曹禺、老舍、沈从文、戴望舒、穆时英、卞之琳、萧红、李稢人、艾青、冯至、赵树理、张爱玲、胡风、穆旦、钱锺书、梁实秋、孙犁等30位作家及代表作品。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文学课系,与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5 中国当代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包括新中国时期的文学、文革时期的文学、新时期的文学和后新时期的文学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授50年代农村题材、战争题材、革命史题材、现实题材的小说,公开和潜在的诗歌、散文,现实剧和历史剧;第二部分主要讲授60年代分开的创作和地下文学;第三部分主要讲授80年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归来者的创作、人道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文化与寻根文学;第四部分主要讲授90年代的军旅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世俗文学。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文学课系,与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6 文学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以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文学界说、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

7 基础写作本课程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经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作文过程、确定写作目的、材料的获取和使用、材料的安排、构段等五个部分为重点,辅以叙述、说明、说服等三个部分为次重点。

本课程与应用写作课程紧密相关。

8 应用写作(汉语)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常见应用文体文章的写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系统讲授下列常见的实用性文体的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公务文书(包括公文、事务文书)、学术文体(包括学术论文、其它科研应用文)、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包括书信、读书笔记)、社会活动应用文体(包括演讲稿、应试作文)、其它应用文写作简介(包括新闻写作、财经写作、法律文书写作)。

本课程重视写作实践训练(包括作文、讨论和讲评)。

本课程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开设。

9 外国文学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成就,并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两部分,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欧美文学分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17 世纪欧洲文学、18世纪欧洲文学、19世纪欧美文学、20世纪欧美文学;亚非文学分为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等。

本课程与文学概论等课程联系密切。

10 古代汉语(1) ( 2)本课程6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工具课,依据所修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选文、古汉语知识通论等部分组成。

选文讲授以解释词句为主,在释词通句中随文讲解常见词。

知识通论主要讲授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古汉语常见工具的使用、古书的注解、古文的标点、古文今译、诗律、词律等有关常识。

本课程与现代汉语课程构成完整的古今语言课系,与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联系密切。

11 中国古代文学(B)( 1) ( 2)本课程8学分,开设一年。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必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介绍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折重点作家作品,旨在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古代文学的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发展史为框架, 突出作家作品。

其教学内容按文学史的发展分为两段: 一是先秦、秦汉、魏晋现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二是宋元明清文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