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实验
点 (4)接着呈现一个刺激,持续 40ms,然后呈现掩蔽刺激 (5)要求被试尽快作出判定,并尽可能少犯错误
(6)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判定的正误。
5结果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讨论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分析是否验证了理论假设,并进行讨论, 进一步得出结论。
7参考文献
[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3程序:
(1)首先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中心的黄色注视点750ms,消失 500ms 后呈现一个时间为1s 的数字根, 然后是3个符号数字串, 每个呈现时间为2s,然后出现一个需要记忆的 字母1s, 要求被试读出字母并出声的进行计算。
(2)在每组测试结束后呈现黄色“???”,这时要求被试按 正确的呈现顺序回忆字母。
必修实验一
实验1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的实验
1 实验背景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对于一个客体,是先 知觉它的各个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 知觉它的各个部分,这一直是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所 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 加工有密切联系,自下而上的加工类似于从局部到 整体的加工;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 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类似于从整体开始 的加工。
(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
4结果分析
(1)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 和正确百分比。
(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
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曲线,并作出解释。
5讨论
(1)如何通过反应时来解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2)实验中你是否真的感到在连续地进行心理旋转? (3)在旋转时,你是在旋转字母还是旋转自己?
2实验目的
(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 的心理旋转反应时。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 旋转的存在。
(2)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
应用。
3实验方法:
3.1被试:大学生 3.2仪器和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心理学实验系统。 (2)材料: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
2研究者
Navon(1977)
3实验假设与目的
3.1实验假设:知觉的整体加工优于局部加工。 3.2实验目的:验证假设;学会完整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范式
的操作。
4实验方法 4.1被试:大学生 4.2材料:(举例)
程序:
(1)注意整体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大字母是H还是S; (2)注意局部组,要求被试指出他看到的小字母是H还是S; (3)实验时先给被试以预警,要求被试注视荧光屏上的光
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
和方向的R。
3.3程序
(1)登录并打开PSY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 “表象的心理旋转”。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 验” 到“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 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 被试对呈现的R作出正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 录反应时。
4结果分析
用工作记忆容量计算工式进行计算
5讨论
根据文献查阅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以得出结论。
7参考文献
[1]刘丽,李晖认知负荷和控制性注意对工作记忆广度任务 成绩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112-116
[2]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第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2实验目的:
——测量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容量大小;
——使学生掌握测量工作记忆的方法。
3实验方法
3.1被试:大学生
3.2材料: (1)实验材料为除O以外的大写英文字母和0~9的个位数字,
所有刺激在字母和数字中随机抽取。 (2)在连续计算广度任务中,呈现给被试数目逐步递增的
字母(2~7个广度水平),在每两个字母之间呈现连续加减 3次的计算(4+1+2-1),需要被试正确读出数字并计算出中 间结果和最后结果。
选修实验一
实验3 心理旋转实验
1实验背景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是指事物或事件并没 有刺激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而在头脑中浮现出的有关事物 或事件的形象。 谢帕德和梅茨勒制作了一千六百对这类图片,他们请了八 位成人被试者进行判断实验。被试者报告了他们判断时使 用的方法:首先是把一个物体图形在心理旋转,直到与另 一物体的方位相同,然后进行匹配比较,从而作出完全相 同或完全不同的判断。 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 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
[2]王甦 汪安圣.认知心理学.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必修实验二
实验2 工作记忆容量的测定
1实验背景
工作记忆是用来处理和储存信息的短期认知系统,由三个 成分构成的。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和视觉空间 模板(visual-spatial sketch pad)。 工作记忆是认知加工过程中随信息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 种连续的工作状态,它既包括暂时存储信息的短时工作记 忆,也包括以非常熟练的知识为基础的长时工作记忆。另 一方面也影响长时记忆的存储。
(3)3个广度水平的测试需要被试记忆三个字母,进行三个 连续的计算。每个水平依此类推。
(4)工作记忆容量的计算方法:
还以广度水平为2的情况为例。如果3组测试被试对字母 的回忆全部正确,则每个字母计1分,在这个水平的广度分 数为2×3=6分。只要有一组测试按顺序回忆正确,就可以 进入下一个水平。直到被试在某个广度水平的3组测试全 部失败,则实验结束。所有水平的所有测试分数相加得到 一个总分数,即工作记忆广度成绩。例如被试在2、3个广 度水平的3 组测试都回忆正确,4个广度水平有2组回忆正 确,5个广度水平有一组回忆正确, 则工作记忆广度的成绩 为2×3+3×3+4×2+5×1=28分。广度成绩的计分区间为 0~8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