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与反思

3、展示合作成果
师:大家合作的非常好!现在我们请3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们的结果。
师: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三个面,所以数学上我们只研究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3名学生分别在白板上画出每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利用白板的克隆和拖动功能进行操作。
让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看到的平面图形,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头脑中的表象抽象成平面图形。
4、验证
师:我们请小精灵给这个组合体拍一组照片,验证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观看小精灵分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拍出来的照片。
播放小精灵拍照片的Flash。
通过验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观察过程,落实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目标。
5、寻找画出平面图形的方法,了解三视图
师:刚才同学们是通过看、摸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老师这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可以很快地画出平面图形,想不想知道?
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信息素养)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乐于合作探究。而且学生已经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的经验,教学中教师只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去放眼看、动手画、开口说,结合信息化资源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同一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要进行多角度观察,这样你会要不同的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多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学生观看动画片,看完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件播放动画片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入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6、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师:通过画出看到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或是组合体,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都不一样呢?(拿出篮球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
师:根据这三种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想一想生活中一些物体,或是用手中的积木摆一摆。
3人小组讨论,说一说通过生活中对物体和组合体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晒课”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观察物体(二)
教材版本
2011人教版
学校
兴庆区第二十八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册别
四年级下册
单元(章节)
第2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设计者
吴静
所属单位
兴庆区教育局
教学容分析
本课容在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3页,在课程标准容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中例题先出示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组合体,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过程,最后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或是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本节课为五年级学习更复杂的物体的观察奠定了基础。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从观察到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篮球和另一组合体在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结论。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学生通过举例、对比得出结论:一个物体或是组合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有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做一做
2、练习四第1题
3、练习四第2题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能进行白板互动的多媒体教室。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资源、篮球
学具准备:正方体积木若干个、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容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
(资源)设Leabharlann 意图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认真看,等会老师可是会提问的哦!
“为什么虹猫说它们看到的都是魔法石?”
师:老师给你们拓展一个小知识。我们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三个平面图形统称为三视图,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是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是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是俯视图。(板书)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用“拍扁法”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播放关于“拍扁法”的视频
课件出示三视图
平面图形的画法在教材上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不是很困难,这个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观察物体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一摆,生成观察资源
师:同学们都很会玩积木,现在就3人一小组合作,摆出给出的组合体。
利用手中的积木,拼搭出课件上给出的组合体。
课件出示例1的组合体,用聚光灯显示。
在头脑中形成组合体的表象,生成观察的资源。
2、观察,建立表象,尝试画出看到的图形
出示合作要求:(1)请每位学生分别从前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看到的面(温馨提示:看的时候眼睛要与物体在同一条线上)。(2)先回想在各个方向看到了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再动手画在方格纸上。(3)小组交流,并完成观察报告单。(4)时间为5分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有看、想、做的活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上不仅有观察活动,还有让学生动手拼摆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验证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摆一摆”,学生动手拼搭出几何组合体,生成观察资源;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而,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形状表象去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
师演示观察的方法。
3人一小组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想象在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在这三个方向看到了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尝试着画出来。
课件朗读合作要求,到观察报告单。计时器计时。
让学生清楚合作要求,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小组的每位学生都有事情干。学生通过看、摸、画等探究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