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J 1155-2011);(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J 1148-2011);(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6)《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控要点手册》工管技[2009]77号;(7)《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8)《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武冈施图桥参-A10;(9)《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10)《武冈城际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11)中铁十六局武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2工程概况1.2.1 桥梁总况本标段范围内的桥梁总况见表1-1。
表1-1 本标段桥梁总况桥面附属设施的设计情况主要包括:防撞墙、电缆槽(竖墙、盖板)、接触网支柱基础、遮板、防水层、保护层、声屏障、人行道栏杆、伸缩缝等。
(1)防撞墙防撞墙为C40钢筋混凝土,并且端部按2295mm、中间按1990mm 分节。
两节之间设10mm宽的断缝,防撞墙构造。
无砟防撞墙在曲线段超高一侧高度为950mm,其余段为770mm;有砟防撞墙在曲线段超高一侧高度为1080mm,其余段为900mm,高差过度在1孔梁上完成顺接。
防撞墙构造图见图1-1。
图1-1 防撞墙构造图(2)电缆槽(竖墙、盖板)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
竖墙为C40砼,无砟轨道在桥面上分现浇及预制安装2种方式;有砟轨道采用现浇方式,电缆槽的宽度由外到内分别为600、350mm,盖板为复合水泥基。
竖墙按2m一段设置单元,单元之间设10mm宽的断缝,电缆槽构造见图1-2。
图1-2 电缆槽构造图(3)接触网支柱基础接触网支柱基础为C50钢筋混凝土,基础中预埋6根M39锚栓,顶面预埋钢板。
接触网支柱基础见图1-3。
图1-3 接触网支柱基础构造图(4)栏杆及遮板梁体两侧外边缘设置人行道栏杆遮板,用于连接人行道栏杆用,遮板构造见图1-4、图1-5。
遮板的安装通过预留钢筋与桥面竖墙A的预留钢筋绑扎在一起后再现浇竖墙A的混凝土,与竖墙连成整体,安装于桥面。
遮板间设4mm断缝,安装完毕后用砂浆填塞。
有砟轨道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1、F2、F3、F4四种型号,各种型号的规格及用途见表1-2。
遮板预制时预埋M16U 型螺栓,用以安装人行道栏杆。
无砟轨道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P1、FP2、FP3、FP4、FP5、FP6六种型号,各种型号的规格及用途见表1-3。
遮板预制时预埋M16U型螺栓,用以安装人行道栏杆。
图1-4 无砟轨道遮板构造图图1-5 有砟轨道遮板构造图表1-2 有砟轨道遮板规格型号表表1-3 无砟轨道刚栏杆遮板规格型号表根据设计要求,我标段在华容特大桥上设有声屏障,共计70m (以单侧计)。
江南引特大桥上设有声屏障,共计540m(以单侧计)。
声屏障遮板构造见图1-6。
图1-6 声屏障遮板构造图有砟轨道声屏障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1、F2、F3、F4四种型号,遮板预制时预埋M24地脚螺栓,用以安装声屏障。
无砟轨道声屏障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g1、Fg2、Fg3、Fg4、Fg5五种型号,遮板预制时预埋M24地脚螺栓,用以安装声屏障。
(6)伸缩缝根据设计要求,伸缩缝在每两片梁之间设置。
从材料上分为耐候钢型和铝合金型两种形式,在本标段中采用耐候钢的形式;从使用的梁缝宽度上分为TSSF-60型、TSSF-100型、TSSF-160型,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梁缝设置情况预先选择。
(7)防水层防撞墙内侧(除轨道底座板外)采用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类防水层,防水卷材铺至防护墙根部,在防护墙根部加铺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沿防撞墙卷起高度5cm,水平向宽度15cm。
泄水孔处先粘贴卷材附加层,防水卷材搭接处采用粘结剂封边处理。
防水卷材上覆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40mm。
防撞墙外侧电缆槽中涂刷聚氨脂防水涂料厚2mm,上设水泥砂浆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电缆槽底板处仅设水泥砂浆保护层,砂浆最小厚度10mm。
(8)保护层保护层采用C40细石混凝土及水泥砂浆,C40细石混凝土添加聚丙烯纤维网或聚丙烯腈纤维,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CECS 38:2004的有关规定。
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2.1防撞墙2.1.1 测量放线直线段每梁每侧放设3个点,两端及跨中各一个;曲线段每2米放1个点,保证线形圆顺、模板安装后无明显折角,点位测设后弹出轮廓线。
2.1.2 钢筋加工(1)钢筋原材料的加工钢筋原材在检验合格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加工好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绑扎。
(2)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①钢筋必须顺直后进行加工和安装。
②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使用碰焊、点焊。
③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④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⑤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a.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b.冷拨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⑥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行:a.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o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o或135o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⑦箍筋的末端作成弯钩,弯钩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3 钢筋绑扎将加工好的钢筋运至现场绑扎。
钢筋绑扎前先清理桥面的杂物,将预埋钢筋进行整修、使之保持顺直,并将桥面凿毛、清除桥面混凝土的浮浆、保证防撞墙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的良好连接。
根据防撞墙的轮廓线确定钢筋的平面位置,根据设计桥面高程计算出防撞墙顶面高程,确定防撞墙钢筋的顶面位置。
绑扎钢筋时,在防撞墙顶拉线确定墙顶高程,以确保钢筋顶面标高的准确。
防撞墙断缝处的钢筋端面要竖直、平齐。
钢筋骨架外侧对称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混凝土垫块(4个/m2),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防撞墙混凝土要求,已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成后先进行自检,自检时特别注意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的埋设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1.4 模板支立模板采用定形钢模板,各节模板端头及断缝处设堵头模板,堵头模板采用δ=3.5mm钢板,断缝处两堵头板之间夹塞一δ=3mm钢板夹条保证10mm的断缝宽度,拆模时将钢板夹条撬出即可将模板拆除。
夹条在防撞墙底部设置1条、上部设置3条,长度设置标准为两端比防撞墙宽度长出5cm,夹条宽度设置为3cm。
每节模板设4根拉杆,上下各两道,底层拉杆孔位于桥面保护层内,顶层拉杆孔位于防撞墙以上。
安装时采用吊车配合,人工进行调整就位。
模板加固采用钢管支顶和松紧螺栓紧拉的方法整体固定模板,每梁每侧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防止模板的移动。
模板支立完毕后,检查泄水孔、电缆孔等部件的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模板安装完成后,随即测设模板顶部标高,标出防撞墙顶面高程。
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标高的准确性。
2.1.5 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现场,出料斗通过安装在防撞墙模板上的下料槽直接输送混凝土入模。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设专业试验工程师对混凝土性能的检测,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并在现场严格控制坍落度(试验要求为10~14cm ,实际施工时入模前应尽量控制在下限即10cm 为宜)。
砼浇注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浇至另一端,分层厚度不超过30㎝,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溅落在上层模板上的混凝土渣,保持每节段的混凝土浇注时间,以避免影响上层混凝土拆模后的美观。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30振捣棒振捣,由于防撞墙本身厚度只有20cm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严禁将振捣棒振捣模板。
混凝土周边的图2-1:防撞墙施工工艺框图振捣用橡胶锤于模板外部进行敲打振捣,减少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数量。
砼浇注完成后,固定专人进行收浆抹平工作。
收浆抹平中,特别注意防撞墙高度变化处,不得出现明显折角,防撞墙有1080mm(950mm)变化到90mm(77mm)处,在1孔梁的全长度上均匀进行。
2.1.6 拆模、养生待防撞墙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即可拆除模板,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并避免模板碰撞砼表面及棱角,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拆模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养生,采用无纺布覆盖洒水的方法,固定专人负责洒水养生的工作。
2.2竖墙2.2.1 测量放线直线段每梁每侧放设3个点,两端及跨中各一个;曲线段每2米放1个点,保证线形圆顺、模板安装后无明显折角,点位测设后弹出轮廓线。
2.2.2 钢筋加工(1)钢筋原材料的加工钢筋原材在检验合格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加工好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绑扎。
(2)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①钢筋必须顺直后进行加工和安装。
②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使用碰焊、点焊。
③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④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⑤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a.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b.冷拨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⑥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行:a.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o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o或135o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⑦箍筋的末端作成弯钩,弯钩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3 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前先清理桥面的杂物,将预埋钢筋进行整修、使之保持顺直,并将桥面凿毛、清除桥面混凝土的浮浆、保证竖墙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的良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