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猪阴囊疝的诊治疝又称为赫尔尼亚,是指腹腔脏器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到皮下或邻近的解剖腔内。
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但以猪、牛、羊、马更为多见,小动物犬、猫及野生动物也常发生。
疝由疝轮(孔)、疝囊、疝内容物构成。
猪阴囊疝主要是指肠管经腹股沟管口脱入鞘膜腔内(阴囊内),临床上主要多见去势前的小公猪,以我市一母猪场的统计,发病率在5%~10%之间,处理不当或不处理可导致猪只的生长缓慢,影响仔猪销售,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不会留有阴囊皮大现象。
1、发病原因1.1先天性腹股沟管口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
正常情况下,猪胎儿的睾丸在卵受精后80~90d之间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d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d或刚刚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生时或出生后,睾丸下降至阴囊,腹股沟管关闭。
若腹股沟环过大,就容易发生疝。
常在出生时发生或出生后2个月内发生。
若非两侧同时发生则多半见于左侧。
1.2后天性腹压增高,使腹股沟管扩大所致,如捕捉、爬跨、跳跃、后肢滑走或过度开张及努责等都可引起。
规模化养猪场多发。
2、症状大多数发生阴囊病猪只采食正常,精神良好,严重的可导致不食;可见一侧或两侧的阴囊增大,下垂,触摸时无热痛反应,阴囊硬度不一,可摸到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如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
少数病例的肠管可与阴囊发生粘连。
在增大的阴囊部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较容易做出诊断。
阴囊增大、下垂,无热痛反应,可摸到小肠,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等可做出诊断。
4、治疗手术疗法是本病的根治方法。
4.1传统手术疗法(1)腹股沟管外环切开法:局部剪毛消毒及麻醉。
先在患部表面将内容物送回腹腔,然后在患侧外环处与体轴平行切开皮肤,露出总鞘膜,将其剥离至阴囊底提起睾丸及总鞘膜,再将睾丸向一方向捻转数圈,在靠近外环处贯穿结扎总鞘膜及精索,在结扎线下方1~2cm 处剪断总鞘膜,除去睾丸及总鞘膜,将断端塞入腹股沟管内。
然后用结扎剩余的两个线头缝合外环,使其密闭。
清理创部,撒消炎粉,缝合皮肤,涂碘配。
为防止创液储留,可在阴囊底部切一小口。
(2)阴囊底部切开法:先还纳疝内容物,纵行切开阴囊底部皮肤,剥离总鞘膜至外环出,提起睾丸,捻转数圈,闭锁外环,用上述方法摘除肇丸和闭锁腹股沟外环。
4.2新的手术疗法首先去势,然后将猪只倒立保定,将内容物送回腹腔,以左手二指或中指消毒后通过阴囊内找到扩大的腹股沟管,直伸到接近腹腔前上方,右手持穿好缝线的全弯针从皮肤刺入,绕过左手二指或中指所在的腹股沟管处,穿出皮肤,左手退出,在皮肤外拉紧缝线打结。
如果是两侧阴囊病,用相同的方法处理,缝线可以在一星期后剪断取除,也可以不用取。
我采用这种方法治疗了近百头猪,从来没有失败过,效果非常明显。
5、总结新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与传统手术疗法比较好处很多。
(1)所用治疗时间短;(2)感染机会小;(3)对动物损伤少;(4)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再切开腹股沟外环;(5)治疗成本底;(6)手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小公猪阴囊疝复位手术是兽医工作者经常碰到的问题,小猪在阉割后肠道从伤口处泄漏出来,但是由于多数患猪早期症状不明显,待畜主发现时,泄漏部分肠道已经轻微淤血水肿,此时按常规复位非常困难。
笔者在近几年工作中处理过20余例此类手术,成功率达100%。
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临床特征一般小猪在阉割前阴囊未发现任何明显特征,在睾丸摘除后,公猪因疼痛努责造成大量肠道从腹股沟管道泄出,由于管道口狭小,泄出肠管受到压迫,造成泄出部分的肠道血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外露肠道淤血、水肿,严重的甚至产生坏死,使复位手术难度增大。
2、手术方法(1)让助手将病猪倒提保定,呈头低后高姿势,用0.1%高锰酸钾温水溶液洗净外露肠道污物。
术部剪毛按常规消毒处理,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2)靠患侧腹股沟切开皮肤4-5cm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疏松组织,找到腹股沟管道,用镊子将靠后管壁轻轻提起纵向切开,切口大小以方便手术为宜,然后用食指和中指伸人切口内将肠道夹住缓慢拉回腹腔,复位后,在靠腹腔切口端处作贯穿双重结扎,切口涂抹凡士林,撒布青霉素粉。
然后清理外部创口,散布青霉素粉,分层进行缝合,完毕后用碘酊消毒。
(3)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u,链霉素100万u,安乃近10ml,2次/日,连续2天。
3、术后护理:搞好环境卫生清洁,最好能单独饲养一周,前2-3天内限量饲喂,多给予柔软易消化流质食物,然后逐渐增大饲喂量。
一个星期后即康复,可以合群饲养,让其自由采食。
疝气又称“赫尼亚”,是畜体腹部的内脏器官通过腹壁天然孔或人工的孔道脱至皮下或其他腔孔的一种常见病,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脐疝、腹股沟阴囊疝和腹壁疝,脐疝和腹股沟阴囊多疝多见于猪。
外伤性腹壁疝多见于牛和马。
(一)脐疝本病多见于仔猪,一般是先天性的,因仔猪发育不全,脐孔闭锁不全或完全没有闭锁,加上剧烈运动,使腹腔内压增高而引起腹腔内脏器官(多为小肠及网膜)进入皮下,形成脐疝。
1、病状:脐部出现局限性的半球形肿胀,大小不定,手触柔软,无痛,听诊有肠音,疝气内容物是易用整复还纳入腹腔。
但是,整复后又容易再次脱落,时间过长可发生粘连,当肠管嵌闭在脐孔中发生嵌闭性脐疝时,出现腹痛症状,常发生呕吐,多为复性脐疝。
2、治疗:仔猪可复性脐疝脱出的肠管还纳腹腔时,局部用绷带压迫,脐孔可闭锁而愈。
如果脐孔较大或发生肠嵌闭时,须进行手术疗法,对可食性疝气先切开疝囊,但不切开腹膜,将腹膜与疝内容物送入腹腔之后,对症孔进行袋口缝合或纽孔状缝合,皮肤结节缝合,当疝内容物与疝囊粘连时,应小心切开症囊,仔细剥离粘连,防止损伤肠管,送回内容物后缝合疝孔和皮肤,切开疝囊后如见肠管坏死,应截除坏死肠段后,行肠管吻合术。
3、护理:术后不宜喂食过早。
(二)腹股沟阴囊疝公猪若腹股沟管过大,常在出生时发生或出生后剧烈运动和外界暴力,如踢打、捕捉等引起腹压增高,使腹腔的肠管(连同肠系膜)经过腹股沟,即发生腹沟阴囊疝。
1、病状:猪患腹股沟阴囊时,患侧阴囊肿胀增大,无热,无痛,触诊硬度不一,可摸到疝的内容物(小肠),也可摸到睪丸,开始一般可自动还纳,听诊可局部有肠音,如将患猪两后肢举起,能使肿胀有阴囊变小,少数猪嵌闭,则阴囊壁与多数肠管粘连,若阴囊皮肤水肿,发凉,并出现剧烈疼痛症状,若不及时施行手术治疗,即可引起死亡。
2、治疗: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开皮肤分离浅层与深层的筋膜,而后小心将总鞘膜钝性剥离出来,猪的嵌闭症疝多有肠粘连。
剥离时动作要轻,用浸温灭菌生理盐水的纱布轻轻加以分裂。
从鞘膜囊的顶端沿纵轴捻转,此时疝内容物逐渐回入腹腔。
还纳全部内容物后,在总鞘膜和精索上打1个结,然后切断,将段端结节缝和至股沟环大,再结节缝合皮肤和紧膜。
3、护理:术后不宜喂食过早、过饱,适当限制活动。
仔猪(阴囊)疝气是哪些原因引起的?有哪些治疗方法?你好,猪腹股沟阴囊疝是腹腔脏器(多为小肠)经鞘膜管进入鞘膜腔引起的一种常见外科病,俗称“通肠卵”,是猪较为常见的疾病。
因阴囊里有肠管,饱食时就增大,饿食时就缩小。
又因肠腔内总是有气体,用手触摸容易感觉肠腔内气体流动,挤压时还可听到咕咕声,所以,民间取的名称就多了,最常用的名称“通肠猪”、“气包猪”。
据观察,此病有明显的遗传性。
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为0.4%-0.5%。
该病影响猪的外观和肉品质量,妨碍生长发育,发生嵌顿时,造成猪只死亡,对养猪业有一定的危害性。
1、病因:腹股沟阴囊疝分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多为一侧性,先天性是腹股沟管内环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
正常情况下,在受精后80-90 d之间胎儿的睾丸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 d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 d或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生时或出生后,睾丸下降至阴囊,腹股沟管关闭。
若腹股沟环过大,则容易发生腹股沟阴囊疝。
其常在出生时发生(先天性腹股沟阴囊病),或在出生几个月后发生,若非两侧同时发生则多半见于左侧。
后天性腹股沟阴囊疝主要是腹压增高而引起的,如爬跨、两前肢凌空、身体重心向后移、腹内压加大等都会发生腹股沟阴囊疝,还有母猪的挤压、跳跃和其他的激烈挣扎都可能加大腹内压力而引发该病。
另外,公猪临床阉割时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病。
2、临床症状:腹股沟阴囊疝多见于15-45日龄的公猪,以可复性的最常见。
主要表现一侧阴囊增大,左侧比右侧多发,两侧性的少见。
排粪、排尿、捕捉、咳嗽、按压腹部等,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均可使阴囊增大。
触诊患侧阴囊柔软无痛,提举两后肢,疝内容物回缩腹腔,疝囊缩小;放下或腹压加大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少数病例疝内容物发生嵌顿,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不食、呕吐、有时呻吟、磨牙,触诊阴囊坚实、有疼痛感,倒提仔猪或按压疝囊,疝内容物不能还纳腹腔。
可复性阴囊疝对猪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影响,只有在阴囊内的脏器过多时可影响猪的食欲及发育。
若进入阴囊总鞘膜内的肠管不能还纳回腹腔内,而在腹股沟内环处发生钳闭时,可发生全身症状,如腹痛、呕吐、食欲废绝。
当被钳闭的肠管发生坏死时,可发生内毒素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本病应与阴囊血肿、脓肿和阴囊积水相区别。
阴囊血肿和脓肿一般发生于去势公猪,疝囊不随腹压增大而增大,鞘膜腔穿刺检查有血液或脓汁流出;阴囊积水多为两侧性,阴囊无热、无痛、无炎症反应,触诊有波动感,局部穿刺有大量浆液流出,因此易与腹股沟阴囊疝相区别。
3、综合防治措施(1)淘汰隐性遗传基因的种公猪腹股沟阴囊疝为多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
带有腹股沟阴囊疝基因的l/台)L,先天性腹股沟环过大、关闭不紧,因此,腹腔脏器,尤其是小肠在腹压增大的诱因下,就容易进入鞘膜管和鞘膜腔形成疝气。
根据多个规模化猪场的腹股沟阴囊疝患猪耳号查寻和追踪调查中发现,本病多为先天性,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早期淘汰带有隐性遗传基因的种公猪,是防止和减少腹股沟阴囊疝发生的一项根本措施。
(2)做好选种、选配工作患有腹股沟阴囊疝的仔猪,不能留作种用。
严格地说,为了增加安全系数,如一窝中有一头患病的,其他仔猪最好不留作种用。
在配种时,搞好选种、选配,防止近亲交配引发的腹股沟阴囊疝,因此病公猪有遗传性,所以如一窝仔猪中出现一两头腹股沟阴囊疝病例,为了防止下一胎类似现象发生,在母猪发情配种时,最好更换原配公猪。
(3)减少应激因素、防止腹压骤升仔猪在惊吓、奔跑、争斗、捕捉、便秘、咳嗽等应激因素的刺激下,腹压骤升,有时会造成腹股沟内外环的撕裂或扩大,致使腹腔脏器进入发生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