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2.光线以某一入射角α射向平面镜,现将入射光线不动,使镜面旋转β角,则反射光线偏转过的角度为()A.αB.2αC.βD.2β3.如图,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反射光线经过的点是()A.甲B.乙C.丙D.丁4.彩虹是由于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滴时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形成的气象奇观,这一现象也可以说明太阳光并不是单纯颜色的光,它是由哪七种色光组成的,依次排序是()A.红、黄、橙、绿、蓝、靛、紫B.红、橙、黄、绿、蓝、靛、紫C.红、橙、黄、蓝、绿、靛、紫D.红、橙、黄、绿、靛、蓝、紫5.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A.草木B.人C.岩石D.河水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单色光B.白光是单色光C.光也具有能量D.所有光线都看得见7.晚上,当你逐渐走近路灯时,人影的变化是()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B.C.D.9.夜晚,下列物体中放出红外线较多的是()A.草木B.人C.岩石D.河水10.如图所示,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有()A.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更明亮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11.一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的方向保持不变,转动平面镜的镜面,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镜面转动前的入射角是()A.10°B.35°C.45°D.55°12.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斑13.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这个系统获知火灾信息的依据是()A.对起火点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B.监测起火点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火灾的发生C.监测着火点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着火点D.监测着火点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着火点1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能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5.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______,具有______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______.17.李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纸是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色.18.下图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小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3)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20.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李和小郑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下图所示,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形状与_________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_________有关(3)在甲图中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4)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21.光在其中传播速度快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光在其中传播速度慢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的情况与光在其中的速度有关.下面表格给出了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如图给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玻璃,最后从玻璃再次进入空气的光路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从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射入玻璃,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相对玻璃而言,水属于介质.(3)结论:光从光密介质斜射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小康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下面的方法粗略测出月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在月圆时,把一枚一元的硬币 ኸ,放在离眼睛点 约为 米处,在保证与月面平行的情况下,正好把月亮遮住.已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 ,地球到月球距离为 ,则证明月球的直径 (本题忽略大气对光的折射).23.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A.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B.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C.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D.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24.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什么后果?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潜望镜是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最后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沿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物体正立等大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如图所示2.【答案】D【解析】因为光线以某一入射角α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为α.当镜面旋转β时,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所以法线随之旋转β,此时的入射角等于α+β,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是α+β,此时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由2α变为了2α+2β,由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2β.3.【答案】C【解析】当光线垂直射到一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按原路返回,则其反射光线经过丙点,如图所示:4.【答案】B【解析】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会依次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5.【答案】B【解析】夜晚,在草木、人、岩石、河水中,人的温度最高,所以人放出红外线较多.6.【答案】C【解析】太阳光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光具有能量,称为太阳能或光能;太阳光谱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被看到的可见光,例如红外线、紫外线就是不可见光.7.【答案】B【解析】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较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逐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逐渐变小,形成的影子逐渐变长.因此,当你逐渐走近路灯时,人影的变化是逐渐变短.8.【答案】A【解析】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与物左右颠倒.由图可知,四个模型中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9.【答案】B【解析】夜晚,在草木、人、岩石、河水中,人的温度最高,所以人放出红外线较多.10.【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正确;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故B正确;C、相同多少的光,照在较小的面积上,成像更明亮,故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大,亮度变暗,故C错误;D、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薄膜,缩短筒长时,像将变小,故D正确.11.【答案】B【解析】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成直角时,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45°,现在的入射角比原来的大了10°,故原来的入射角是35°.12.【答案】A【解析】A、筷子变弯是由于光线在水和空气、玻璃的界面发生了折射,并且三种不同物质对光的传播能力不同,故此选项是正确的;B、物体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时,在地面形成的圆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13.【答案】D【解析】因为照片拍摄的距离非常远,因此,无法通过照片直接看清着火点、烟雾,也不能通过颜色来准确判断着火点;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森林火灾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14.【答案】D【解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介质不同或同种介质但介质不均匀,光不会沿直线传播.15.【答案】A【解析】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方向指向井内的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16.【答案】红外线;热;强【解析】在红光之外有看不见的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17.【答案】红;黑.【解析】暗室里只有红光,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看到的纸是红色的;蓝字只能反射蓝色光,红光照上不反射,所以看到的是黑色的字.18.【答案】B;A;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B区是太阳光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因此在B区域会看到日全食;(2)太阳的部分区域发出的光能照射到A区,因此在A区域内会看到日偏食;(3)在C区域内看不到太阳的中间部分,但可以观察到太阳的边缘部分,因此在C区会看到日环食.19.【答案】(1)水中加面粉或肥皂;能;(2)大于;增大;(3)折射光线消失.【解析】(1)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光路,可以利用漫反射的知识,在水中滴几滴牛奶或肥皂,稍微混浊一些;在空气中时,可以让光线在白屏上显示或制造一些烟雾;(2)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折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也将增大;(3)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折射角大于90度,折射光线消失.20.【答案】(1)小孔形状;(2)物体形状;(3)变大;(4)C【解析】(1)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中所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3)孔到塑料薄膜(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烛焰与孔的距离变小,像将会变大;(4)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需要保持孔的形状不变.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21.【答案】(1)小于;小于;(2)光疏;(3)大于.【解析】(1)从图看出,光从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发生偏转,向法线偏转;因此折射角变小,小于入射角;光从水射入玻璃,折射角同样发生向法线偏转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从表中数据分析,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相对玻璃而言,水属于光疏介质;(3)图中光线是光从空气—水—玻璃,光疏介质射向光密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如果光从光密介质斜射进入光疏介质时,即从玻璃—水—空气,根据光的可逆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2.【答案】证明:∵AB∥CD∴△OAB∽△OCD∴∵AB=d;CD=D;OF=H;OE=L;∴D=【解析】设OE交AB于点F,由题意可知△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注意的是结果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3.【答案】A【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㔠㔠m 㔠m s 㔠 s,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24.【答案】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 㔠㔠m 㔠m s 㔠 s所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