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史终极答案

西方史学史终极答案

1、吉本——(1737—1794年) 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

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帙浩繁。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2、兰克学派:19世纪中期由德国史学家兰克倡导的一种史学模式和流派。

兰克在柏林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大批优秀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形成德国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派)他们标榜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史料的批判和鉴别,反对任何哲学和历史理论的指导,力求在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如实直书”。

要求史家保持“中立”、“客观”。

通过客观地描绘、叙述事件。

这一学派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在西方史学史上是罕见的。

3、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5、《历史哲学》——黑格尔史学名著,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

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

他以一种哲学思辨的眼光考察世界历史,寻求一种有关世界历史合乎理性的解释,从世界历史的个体现象中寻找到普遍的、内在的精神发展道路。

6、人文主义史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历史的资产阶级的史学。

反对基督教的神学观点,否定以教会史为中心的编史体系,以希腊、罗马时代的史学传统为楷模,把历史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

代表人物有布鲁昂、比昂多、马基雅弗利等。

其主要特征有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抛弃了基督教史学的神学史观;强调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随着考古学的兴起而出现了真正的古代史研究;疑古精神的发展与文献校勘学的兴起;历史传记体空前盛行。

人文主义历史学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抛弃了基督教史学的神学史观。

力图用古代的文化传统来改变中世纪的文化传统。

从形式上看,人文主义史学似乎是在复兴古典史学,但实际上它却是西方近代史学的开端,为西方史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7、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

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8、汤因比——(1889–1975年)二十世纪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传世之作《历史研究》影响巨大,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

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

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9、斯宾·格勒: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

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

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10、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

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

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11、《上帝之城》——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奥古斯丁著,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

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

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简答和论述1、西方古典史学的成果。

古希腊是西方史学的发源地,它和古罗马的史学通常被称之为西方古典史学。

1.西方古典史学肇始于古希腊人的天才创造。

西方古典史学因希腊历史学家的卓越成就而光彩夺目,从而登上了当时史学的前沿。

古希腊史学重视“人”的价值和需求,强调个性张扬和理性发展,肯定人与异己力量的搏斗,从而形成“英雄主义史观”,这在思想上为后世欧洲史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代表有(1)有着“史学之父”美称的希罗多德,首先创立了西方史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显示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

希罗多德《历史》是西方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历史著作。

(2)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修昔底德为后世的西方史学确立了一种“鉴诫史学”的典范,开创了历史学的新时代。

同时《伯罗奔尼撤战争史》的问世,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也对史学有深刻的而长远的影响。

2.古罗马史学是在希腊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古典史学的延续,是连接西方古典史学与近代人文主义史学的桥梁。

在罗马利用国家档案进行独立研究是从塔西佗开始的。

他的《编年史》是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另一个代表是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人——阿庇安的《罗马史》。

古罗马史学较之古希腊史学,更强调理性、使命和责任感,更崇尚庄严崇高的美学风格,丰富了后世欧洲史学的内涵。

他们有着自己共同的特点:1、求助探索精神2、就有人文主义观念3、拥有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注重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2、维柯的史学思想:(1)在文化思想的传统上,维柯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但他对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却持异议;(2)强调知与行,实践与真理的内在联系,认为人类能创造世界,因而也能认识世界。

人的认识内容来自创造的实践活动,真理即创造实践,于是便不是笛卡儿的成果;(3)建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企图为它寻找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将历史过程分为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4)维柯笔下的三段周期性运动,并不是裹足不前的封闭式,而是渐进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5)提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则。

提出“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

3.人文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城市的兴起与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2)意大利古典文化的传统(3)大学的兴起(4)印刷术的广泛使用4、简述特纳的边疆理论,并加以评价:19世纪末在美国史学中出现了边疆学派,又称中西部学派。

代表人物是特纳。

边疆学派的观点:1893 年12 月26 日,对美国史学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日子,在美国史协会上特纳宣读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系统阐述了西部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边疆学派的基础,是美国史学的转折点,提出了崭新的学说。

特纳所指的边疆是指未被开垦地区,广大自由土地的西部,这一直向后退缩的边疆是美国发展的关键,西进是美国民族保持旺盛精力的源泉。

美国是经济、政治、文化力量与美国独特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由此得出,美国历史的发展是不断扩张的。

①特纳认为,在19世纪末叶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他或把边疆视为一条线,或称作为“自由土地这一边的边缘”,有时又把它视作一种波浪。

他把边疆的扩张视作“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

在他看来,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不断向西部拓殖的历史;②特纳认为,西部自由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西部就是“机会”它为“最机敏和最勇敢的人”敞开着。

这种可以为美国居民所任意获取的自由土地,成了一个“安全阀”,人们不满于自己的境遇,便可以自由地向西移殖,使社会经常处于流动状态通过自由竞争达到繁荣;③特纳认为,这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不同于欧洲国家的特点之所在,民主制度“来自美国森林,而在同边疆的每一次接触中都获得了新的力量”;④特纳认为,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边疆消失以后,地域间的冲突仍然存在,在特纳看来,地域是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居民心里气质的地理方位。

他原本的出发点是承认区域间的多样性,但他却走向极端,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认为是地理环境最终决定了各个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认为地域冲突是始终存在的,这样,整个美国的历史就成了一部地域间的冲突史,他声称:“各个迅速扩大的地区”之间的斗争及其向西部的推进就是18—19世纪美国史的内容。

5、塔西佗的史学地位。

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1)塔西佗在西方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这是塔西佗史学成就的最高体现,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对史学本体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塔西佗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

(3)塔西佗的著作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4)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这是塔西佗历史研究的最大主题。

6、汤因比文化形态学的主要贡献及其缺点。

主要贡献:(1)提出历史及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问题,抛弃了政治、科技划分、提出以文明为单位,扩大历史学家研究的视野。

(2)把各个历史文化、文明当成生命有机体,经历了相同的生、长、兴、衰的周期,历史文化具有连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