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_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教师直接点出课题:上一章我们研究函数的图象性质,这一节我们讨论函数的应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先观察下列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相应的函数的图象:①方程2230x x --=与函数223y x x =--;②方程2210x x -+=与函数221y x x =-+;③方程2230x x -+=与函数223y x x =-+;教师引导学生解方程,画函数图象(教师在黑板画出第一个函数图象),并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和x 轴交点坐标的关系。

容易知道,①中方程的两个根为121;3x x =-=,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0),(3,0), ②中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21x x ==,函数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1,0),③中方程无实数根,函数图象与x 轴无交点。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我们发现:方程有根,函数图象与x 轴就有交点,并且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相等。

2、那这个结论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应的函数也成立吗?(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完成下表)0>V0=V0<V方程12b x a -+=V ,22b x a--=V122b x x a==-无根函数(2b a-+V ,0)(2b a--V,0)(2b a-,0)无交点学生自行验证上述结论,结论成立。

3、这个结论对一般的方程及其相应的函数也成立吗? 函数y=f(x)与x 轴的交点在x 轴上,交点的纵坐标为0,那么,横坐标就是0= f(x)的解,也就是方程f(x)= 0的根。

若方程有根,则说明所求的横坐标存在,即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存在,且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相等。

结论依然成立。

二、构建概念 由上述结论可知,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可以把函数图象和方程联系起来,这样的点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零点。

那么,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零点呢? 请看课本第87页的定义: 定义(教师板书):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 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说明:1、零点不是点,而是实数; 2、零点就是方程的根。

我们结合所学的零点一起来描述一下刚刚的结论:方程f(x)= 0有根⇔函数y=f(x)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y=f(x)有零点 三、例题演练求下列方程的零点32)3()4)(3)(2)(1()2(8)1(23+-=----=-=x x y x x x x y x y四、诱导启发1、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求函数零点的方法呢? (①求相应方程的根,②利用函数图象求交点)2、若一个函数图象不能直接画出,它相应的方程也不易求根,我们又有什么方法来求得它的零点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例二。

例2、求函数f (x)=ln 26x x +-的零点的个数。

(不易求根,不易画图) 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并加以引导。

同学们,我们先把这个题目放在一边,来观察函数223y x x =--的图象(之前已在黑板上画出)。

我们发现223y x x =--在区间[-2,1]上有零点,计算f (-2)·f (1)在区间[2,4]上呢?可以发现,f (-2)·f (1)<0, 函数223y x x =--在区间(-2,1)内有零点x=-1,它是方程2230x x --=的一个根,同样地,f (2)·f (4)<0,函数223y x x =--在区间[2,4]上有零点x=3,它也是方程2230x x --=的一个根。

请同学们自己举例观察,看有没有同样的规律存在。

教师给出零点存在性定理,在黑板上板书。

如果函数y=f(x) 在区间[a,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 )·f (b )<0,那么,函数y=f(x) 在区间(a,b )上有零点,及存在c ∈(a,b ),使得f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f(x) =0的根。

五、理解归纳将直线作为x 轴,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请作一个函数图象,要求A(a ,y1)、B (b ,y2)都在图象上,问(a ,b )上可能有几个零点?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直观地认识到(a ,b )上可能有零个、奇数个、偶数个、无穷多个零点。

教师特别强调零个零点时,函数图像与其它图像的本质区别:函数图像不连续。

在有零点个数的不确定,可以让雪深深刻、直观地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只能判定区间上零点的存在,而不能确定零点个数。

因此,对零点存在性定理做两点特别说明:1、“连续不断”的必要性;2、“存在性”的深层理解。

六、解决疑问再请同学们看课本例2。

例2、求函数f (x)=ln 26x x +-的零点的个数。

解: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出x ,f (x)的对应值表(如课本),y xxbyAABOxyb aoBayxO abABx1 2 3456789f (x) -4-1.30691.0986 3.3863 5.6094 7.7918 9.9459 12.079 14.197由表可知:函数在(2,3)上有零点。

(零点到底有几个呢?此处可让学生先行思考一下)设其中一个零点为0x ,则有f (x0)=0。

而f (x)=ln 26x x +-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因此,0<x<0x 时,f (x) < f (x0) =0,x>0x 时,f (x) > f (x0) =0。

即函数只有0x 一个零点。

分析归纳:1、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在某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或函数图象确定零点的个数。

另一种解法:解:令f (x)=ln 26x x +-=0,则有ln 62x x =-,绘图知: 在(2,3)上方程有一个根,即函数有一个零点。

七、课堂小结1、我们今天学习了函数零点的概念,并探究了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2、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方法:①求方程的根,②函数图象;3、研究学习了零点存在性定理并学会定理的应用;4、在判断零点个数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单调性、函数图象;5、进一步学习、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思想,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

八、作业布置课时作业二十一附板书设计§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零点: 零点存在性定理: 例题演练例1 问题解决例2探索研究诱导启发课堂小结 作业:一.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与心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这为本节课利用函数图象,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方程问题,扩充方程的种类,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故而学生具备心理与情感基础.二.学生缺乏函数与方程联系的观点.高一学生在函数的学习中,常表现出不适,主要是数形结合与抽象思维尚不能胜任.具体表现为将函数孤立起来,认识不到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核心地位.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韦达定理,而不是看二次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相联系的观点的建立,函数应用的意识的初步树立,就成了本节课必须承载的任务.三.直观体验与准确理解定理的矛盾.从方程根的角度理解函数零点,学生并不会觉得困难.而用函数来确定方程根的个数和大致范围,则需要适应.换言之,零点存在性定理的获得与应用,必须让学生从一定量的具体案例中操作感知,通过更多的举例来验证.定理只为零点的存在提供充分非必要条件,所以定理的逆命题、否命题都不成立,在函数连续性、简单逻辑用语未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常常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成立与不成立的情况,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审视定理的条件与适用范围.结合我校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比较弱的实际,我在编写教案时,采取“导学案”形式,让学生提前解决课堂中要解决的一些图形问题,加快了课堂教学进度。

课前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明确下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引入函数零点的概念,研究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及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为后面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

可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章、整册综合成一个整体,学好本节非常重要。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综合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1,2]上有零点的是( )A .f (x )=3x 2-4x +5B .f (x )=x 3-5x -5C .f (x )=ln x -3x +6D .f (x )=e x +3x -6[答案] D[解析] 对于函数f (x )=e x +3x -6来说f (1)=e -3<0,f (2)=e 2>0∴f (1)f (2)<0,故选D. 2.设函数f (x )=13x -lnx (x >0)则y =f (x )( )A .在区间⎝⎛⎭⎫1e ,1,(1,e )内均有零点B .在区间⎝⎛⎭⎫1e ,1, (1,e )内均无零点 C .在区间⎝⎛⎭⎫1e ,1内有零点;在区间(1,e )内无零点D .在区间⎝⎛⎭⎫1e ,1内无零点,在区间(1,e )内有零点[答案] D[解析] ∵f (x )=13x -lnx (x >0),∴f (e )=13e -1<0,f (1)=13>0,f (1e )=13e +1>0,∴f (x )在(1,e )内有零点,在(1e ,1)内无零点.故选D.3.)函数f (x )=e x +x -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2,-1) B .(-1,0) C .(0,1)D .(1,2)[答案] C[解析] ∵f (0)=-1<0,f (1)=e -1>0,即f (0)f (1)<0,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4.函数y =3x -1x 2的一个零点是( )A .-1B .1C .(-1,0)D .(1,0)[答案] B[点评] 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5.若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 1、x 2、x 3,则x 1+x 2+x 3的值为( ) A .-1 B .0 C .3 D .不确定[答案] B[解析] 因为f (x )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x 1+x 2+x 3=0.6.已知f (x )=-x -x 3,x ∈[a ,b ],且f (a )·f (b )<0,则f (x )=0在[a ,b ]内( ) A .至少有一实数根 B .至多有一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有惟一实数根[答案] D[解析] ∵f (x )为单调减函数,x ∈[a ,b ]且f (a )·f (b )<0,∴f (x )在[a ,b ]内有惟一实根x =0.7.若函数)(x f y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为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0)()(>b f a f ,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B .若0)()(<b f a f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实数),(b a c ∈使得0)(=c f ;C .若0)()(>b f a f ,有可能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D .若0)()(<b f a f ,有可能不存在实数),(b a c ∈使得0)(=c f ;8.函数f (x )=ax 2+bx +c ,若f (1)>0,f (2)<0,则f (x )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 A .至多有一个 B .有一个或两个 C .有且仅有一个 D .一个也没有[答案] C[解析] 若a =0,则b ≠0,此时f (x )=bx +c 为单调函数, ∵f (1)>0,f (2)<0,∴f (x )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若a ≠0,则f (x )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 (1)·f (2)>0,∵f (1)>0,f (2)<0,∴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故选C. 9.函数f (x )=2x -log 12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A.⎝⎛⎭⎫0,14 B.⎝⎛⎭⎫14,12 C.⎝⎛⎭⎫12,1 D .(1,2) [答案] B[解析] ∵f ⎝⎛⎭⎫14=214-log 1214=42-2<0,f ⎝⎛⎭⎫12=2-1>0,f (x )在x >0时连续,∴选B.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 x -x -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A.(-1,0) [答案] C[解析] 令f (x )=e x -x -2,则f (1)·f (2)=(e -3)(e 2-4)<0,故选C. 11.若函数f (x )=ax +b 的零点是2,则函数g (x )=bx 2-ax 的零点是( ) A .0,2 B .0,12 C .0,-12 D .2,-12[答案] C[解析] 由条件2a +b =0,∴b =-2a ∴g (x )=-ax (2x +1)的零点为0和-12.12.函数f (x )=⎩⎪⎨⎪⎧x 2+2x -3,x ≤0,-2+ln x ,x >0的零点个数为( )A .0B .1C .2D .3[答案] C[解析] 令x 2+2x -3=0,∴x =-3或1∵x ≤0,∴x =-3;令-2+ln x =0,∴ln x =2 ∴x =e 2>0,故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13.函数y =x 3与y =⎝⎛⎭⎫12x的图象的交点为(x 0,y 0),则x 0所在区间为( ) A .(-2,-1) B .(-1,0) C .(0,1) D .(1,2)[答案] C[解析] 令f (x )=x 3-⎝⎛⎭⎫12x ,则f (0)=-1<0,f (1)=12>0,故选C. 14.若函数f (x )=x 2-ax +b 的两个零点是2和3,则函数g (x )=bx 2-ax -1的零点是( ) A .-1和16B .1和-16 C.12和13D .-12和-13[答案] B[解析] 由于f (x )=x 2-ax +b 有两个零点2和3,∴a =5,b =6.∴g (x )=6x 2-5x -1有两个零点1和-16.15.函数f (x )=(x -1)ln(x -2)x -3的零点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 A[解析] 令f (x )=0得,(x -1)ln(x -2)x -3=0,∴x -1=0或ln(x -2)=0,∴x =1或x =3,∵x =1时,ln(x -2)无意义,x =3时,分母为零,∴1和3都不是f (x )的零点,∴f (x )无零点,故选A.16.已知f (x )=(x -a )(x -b )-2,并且α、β是函数f (x )的两个零点,则实数a 、b 、α、β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A .a <α<b <βB .a <α<β<bC .α<a <b <βD .α<a <β<b[答案] C[解析] ∵α、β是函数f (x )的两个零点,∴f (α)=f (β)=0,又f (x )=(x -a )(x -b )-2,∴f (a )=f (b )=-2<0.结合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可知,a 、b 必在α、β之间.17.若方程x 2-3x +mx +m =0的两根均在(0,+∞)内,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0<m ≤1 C .m >1 D .0<m <1[答案] B[解析] 设方程x 2+(m -3)x +m =0的两根为x 1,x 2,则有Δ=(m -3)2-4m ≥0,且x 1+x 2=3-m >0,x 1·x 2=m >0,解得0<m ≤1.18.已知函数f (x )=mx 2+(m -3)x +1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0,1) C .(-∞,1) D .(-∞,1][答案] D[解析] 解法1:取m =0有f (x )=-3x +1的根x =13>0,则m =0应符合题设,所以排除A 、B ,当m =1时,f (x )=x 2-2x +1=(x -1)2它的根是x =1符合要求,排除C.∴选D.解法2:直接法,∵f (0)=1,∴(1)当m <0时必成立,排除A 、B ,(2)当m >0时,要使与x 轴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m >0,Δ=(m -3)2-4m >0,-m -32m >0,∴0<m ≤1.(3)当m =0时根为x =13>0.∴选D.19.已知1x 是方程lgx +x =3的解,2x 是310=+x x的解,求21x x +( )A .23B .32C .3D .3120.方程0lg =-x x 根的个数( )A .无穷多B .3C .1D .0二、填空题21.方程e x -x -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________个.22.用“二分法”求方程0523=--x x 在区间[2,3]内的实根,取区间中点为5.20=x ,那么下一个有根的区间是 .23.二次函数y =ax 2+bx +c (x ∈R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使ax 2[答案] (-∞,-2)∪(3,+∞)24.(09·湖北理)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1x +1<0的解集是(-∞,-1)∪⎝⎛⎭⎫-12,+∞.则a =________.[答案] -2 [解析]ax -1x +1<0⇔(ax -1)(x +1)<0,∵其解集为(-∞,-1)∪(-12,+∞),∴a <0且-1和-12是(ax -1)(x +1)=0的两根,解得a =-2.[点评] 由方程的根与不等式解集的关系及题设条件知,-12是ax -1=0的根,∴a =-2.25.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y =f (x )在(-∞,0]上递增,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为-12,则满足f (log 14x )≥0的x 的取值集合[解析] ∵-12是函数的零点,∴f ⎝⎛⎭⎫-12=0,∵f (x )为偶函数,∴f (12)=0, ∵f (x )在(-∞,0]上递增,f (log 14x )≥f ⎝⎛⎭⎫-12,∴0≥log 14x ≥-12,∴1≤x ≤2, ∵f (x )为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减,又f (log 14x )≥f (12),∴0≤log 14x ≤12,∴12≤x ≤1,∴12≤x ≤2.故x 的取值集合为{x |12≤x ≤2}. 三、解答题26.证明方程(x -2)(x -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析] 令f (x )=(x -2)(x -5)-1 ∵f (2)=f (5)=-1<0,且f (0)=9>0.f (6)=3>0.∴f (x )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 (x )为二次函数,故f (x )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27.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零点是-2和3,当x ∈(-2,3)时,f (x )<0,且f (-6)=3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析] 由条件知f (x )=a (x +2)(x -3)且a >0 ∵f (-6)=36,∴a =1∴f (x )=(x +2)(x -3) 满足条件-2<x <3时,f (x )<0.∴f (x )=x 2-x -6.28.求函数y =x 3-2x 2-x +2的零点,并画出它的简图.[解析] 因为x 3-2x 2-x +2=x 2(x -2)-(x -2)=(x -2)(x 2-1)=(x -2)(x -1)(x +1),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3个零点把x 轴分成4个区间: (-∞,-1],[-1,1],[1,2],[2,+∞].在这4个区间内,取x 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0.01的近似值)表:x … -1.5 -1 -0.5 0 0.5 1 1.5 2 2.5 … y … -4.381.8821.13-0.632.63…29.若函数f (x )=log 3(ax 2-x +a )有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f (x )=log 3(ax 2-x +a )有零点,∴log 3(ax 2-x +a )=0有解.∴ax 2-x +a =1有解.当a =0时,x =-1.当a ≠0时,若ax 2-x +a -1=0有解,则Δ=1-4a (a -1)≥0,即4a 2-4a -1≤0,解得1-22≤a ≤1+22且a ≠0.综上所述,1-22≤a ≤1+22.30.已知函数f (x )=a x +x -2x +1(a >1).(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解析] (1)任取x 1、x 2∈(-1,+∞),不妨设x 1<x 2, 则x 2-x 1>0,ax 2-x 1>1,且ax 1>0.∴ax 2-ax 1=ax 1(ax 2-x 1-1)>0.又∵x 1+1>0,x 2+1>0, ∴x 2-2x 2+1-x 1-2x 1+1=(x 2-2)(x 1+1)-(x 1-2)(x 2+1)(x 1+1)(x 2+1)=3(x 2-x 1)(x 1+1)(x 2+1)>0 于是f (x 2)-f (x 1)=ax 2-ax 1+x 2-2x 2+1-x 1-2x 1+1>0,故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2)证法1: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则ax 0=-x 0-2x 0+1,且0<ax 0<1,∴0<-x 0-2x 0+1<1,即12<x 0<2.与假设x 0<0矛盾,故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证法2:设存在x 0<0(x 0≠-1),满足f (x 0)=0(Ⅰ)若-1<x 0<0,则x 0-2x 0+1<-2,ax 0<1,∴f (x 0)<-1与f (x 0)=0矛盾.(Ⅱ)若x 0<-1,则x 0-2x 0+1>0,ax 0>0,∴f (x 0)>0与f (x 0)=0矛盾,故方程f (x )=0没有负数根.本节课从较为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零点的关系,然后推广到一般的情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