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地理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4.1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真题再探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 1989—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
距市中心( )
A. 10~15 km
B. 15~20 km
C. 20~25 km
D. 25~30 km
2.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
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核心突破
1. 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正面影响
①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

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增加库区的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

(2) 负面影响
①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②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使蒸腾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较少,局部气候趋于干旱;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快速汇聚,易发生洪涝灾害。

③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有泉水出露的地区出现泉水枯竭,导致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等。

3. 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1)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 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 塑造:地表形态。

4.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其循环过程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自然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常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湖泊性质
湖泊根据湖水性质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从水循环过程看,注入湖泊的河水从陆地上带来盐分,如果没有河水或者地下水的排盐作用,湖水经过强烈的蒸发之后就是咸水湖;如果有河水或者地下水常年流出,起到排盐作用,就属于淡水湖。

(2) 分析水土流失的强弱
水土流失强弱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有着直接关系。

受地表植被、地形坡度、降水量的大小等影响,如果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就重,相反就轻。

如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减小地表径流的水量和流速,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3) 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
影响沼泽湿地的环节有降水、蒸发、下渗和地表径流等,例如高纬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包括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河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的汇入,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存在地下冻土不易下渗,蒸发量小等。

方法与技巧: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事象成因
很多与水有关的问题都可以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利用相关的“微导图”,解释某地理事象的前因后果,是近几年高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形式。

常涉及的命题热点有以下几种:
地理事象
举例
水循环环节

(降水)

(蒸发)
③(地表
径流)

(下渗)
⑤(地下
径流)
植被减少减少减少增加减少减少修建水库增加增加调蓄径流增加增加
内流湖缩小少旺盛
地表径流汇入少
(引入湖河水灌溉)
城市内涝多减少增加减少减少
土地盐碱化少旺盛
不合理
灌溉
增加(地下
水位上升)
沼泽的形成较多微弱
多(排水
不畅)
下渗少
(地下冻土) 命题预测
命题点1 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2019·南京三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 )
A. a—b—d—f
B. b—d—f
C. a—b—c—i—n
D. a—b—d—h—o
2. 长江水源补给量最多的过程是( )
A. a—b—c—i
B. a—b—c—g—k
C. a—b—d—h—l
D. a—b—d—j
命题点2 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2019·扬州中学)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

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

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 物质迁移功能
B. 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 能量交换功能
D. 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4.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 降水环节
B. 蒸发环节
C. 径流环节
D. 下渗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