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生活试题

哲学与生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06年台湾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多条海底通讯光缆因地震发生中断,致使网民无法访问许多网站。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联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2.“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

“木桶理论”的正确性在于把握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自在的事物的联系和认为事物的联系
C.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此观点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C.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D.偶然和必然的联系
4.自然界是发展的,社会史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这体现了()
A.联系的普遍新
B.发展的普遍性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5.“压死骆驼的加在它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体现的哲理是()
A.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B.量变一定导致质变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6.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7.医生让一个病人多吃苹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橘子、香蕉,并且说:“我要吃水果”。

他错在()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C.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8.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①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②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④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对待事物应该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手机短信利大于弊
C.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只需要看主流
D.取消手机短信业务
10.下列能够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
①张冠李戴,良莠不齐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④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一、选择题答题卡:(每题2分,共20分)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凡是先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联系是普遍的,所以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
3.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4.总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的功能。

()
5.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6.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和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7.目标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9.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10.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
1.唯物主义:
2.物质:
3.联系:
4.实践:
5.矛盾: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是?
2.理解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3.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