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④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2、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联系是()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4、“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5、哲学的本义是指()A、聪明B、智慧C、追求智慧D、真理6、“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④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7、“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辨证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
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可知论D、二元论二、非选择题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4、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二、非选择题7、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7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6分)8、辨析题: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第三课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A、人类进行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哲学资源B、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C、坚强精神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D、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4、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5、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权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二、非选择题6、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声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6分)(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2分)第三课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与时俱进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中体西用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A、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B、是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斗争中不断进行科学的哲学总结而逐步实现的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实践,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D、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批判继承的过程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⑤社会主义荣辱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
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理论来源是什么?(4分)(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6分)(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物质B、意识C、客观事物D、客观存在2、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实践B、劳动C、世界的物质性D、意识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万事万物的特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总和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2007年冬天,我国南方一些省区出现重大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回答1-3题。
5、上述材料说明()A、自然界是由上帝控制支配的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C、世界是物质的D、"天灾不由人",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6、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结构,这是雪灾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因、这说明()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