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通过教师牵引指点,学生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体会出课文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玩耍的情形,培养想象能力。
4.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
5、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3.2-1
3.2-2
3.2-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金色的草地
很早-------绿色 (合上)
中午-------金色 (张开)
傍晚-------绿色 (合上)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一)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第1、2自然段。
(二)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3、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画一画蒲公英张开、合拢时的样子和颜色。
四、作业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1(文字、图片、)
课件2(文字、图画)
课件3
课件4(图片)
生字词
资料
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
文字
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
文字
K
A、C、H
I
B、F、H
B、F、H
F
理解词语意思。
了解蒲公英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吹蒲公英种子的快乐。
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分
4分
1分1分Βιβλιοθήκη 自制库存自制
库存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获得快乐的情景,来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以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突破难点。









知识点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1
2-2
2-3
2-4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库存
网上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通过学生读、议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来学习课文,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第1、2自然段。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张红利单位(学校):安阳县铜冶镇铜冶小学授课班级:三(3)班
章节名称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 A级
本节课教学目标:
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