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题集锦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构示意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性的粒子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分析】在原子构中,子数=子数,从而不性。

【解】从构示意可看出,①②④ 都不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子数,① 和② 原子核外只有 2 个子,在第二周期,③④ 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性的粒子是①和② ,故 A。

2.如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元素信息不全).下列法不正确的是()A.X 用符号表示NB.等量的三种物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碳C.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子数不同D.子数由小到大依次C< X< O【答案】 C【解析】A、7 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N,正确;B、原子的相原子量与其量是成正比,由于相原子量的大小关系是氧>氮 >碳,真量也是一关系,故等量的三物中,所含原子个数由多到少的序是:碳>氮 >氧,正确; C、三种元素原子的子数相同,都是 2 个子,;D、子数 =原子序数,子数由小到大依次C<X<O,正确。

故C。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构示意,有关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答案】B【解析】【详解】A 、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 2 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不相似,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

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在②的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2,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B.氟元素为金属元素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D.氟原子核外有9 个电子【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 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X> 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原子序数为9,氟原子核外有9 个电子,故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答案】C【解析】A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 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 D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6.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 B 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到 A 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反应),而 B 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能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答案】 D【解析】A、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B、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 A 瓶混合较快, B 瓶混合较慢,说明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D、本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 D【点评】此实验能从多角度证明分子的性质,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实验.7 .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 F—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D 同族B.原子序数E<CC. A、 B 同周期D. C、F 化学性质相似【答案】 B【解析】【详解】A、 A、D 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 E 大于 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 A、 B 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C、F 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属于金属元素C5D.原子核外有 6个电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答案】 C【解析】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故错误。

故选 C。

9.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 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 A 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 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 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0.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 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答案】 D【解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A、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最近,我国研发出了“发电玻璃”,又名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原理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涂抹上 4 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由此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镉元素的信息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x=8B.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64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答案】 C【解析】由题中信息知, A 、图中 x=48- 18-18- 8- 2= 2,故 A 错误; B、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 B 错误; 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 112- 48= 6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 C 正确; D 、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 D 错误。

点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3.下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属于氧化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只含有氢、氧两种原子,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的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水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反应物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即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广西柳州九江河发生镉污染,在湖南又检出大米镉超标,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镉 -镍”充电电池。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C.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D.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答案】B【解析】【详解】A、镉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题意,镉( Cd)的原子序数为 48,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则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48,故选项说法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