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沁的政治思想

边沁的政治思想





边沁激进主义两个根源:平等信念;理性(设计与改造, 相信教育万能,密尔的教育)。他不求助于传统,“信 赖以往的实践是无知的表现”。 功利主义与平等问题。边沁:只有个人(的苦乐与利益) 才是具体的,实在的。每个人都是“一”。“送孩子读 书事例”。 边沁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个人对他的私人快乐的追求 和他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追求是一致的。“而在 别处,特别是在《义务论》中,边沁却隐含地把个人的 最大幸福等同于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时所获得的 幸福。服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否则的唯一动机,是在服 从中所得到的快乐或者由于不服从而导致的痛苦。”




边沁把追求功利看作一切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因此, 他用功利理论来解释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在他看来,法是主权者以命令形式而表现的意志。国家 与政府的产生并非源自于契约,而是源自于人们服从的 习惯。当一群人被认为具有服从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 的集团的习惯时,这些人合在一起,便可以看作是处在 一种政治社会的状态。 边沁把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具体化为四个目标:生存、 富裕、安全与平等。 边沁尤其强调对现存制度的自由批判的重要性,指出: 一种制度如果不受到批判,就无法得到改进。 边沁主张废除英国的上议院,而只留下代表民意的下议 院,实行一院制。在倡导政治改革的基础上,力主法律 改革。


休谟,边沁的发现。德性的两个并列本质:愉悦性 与有用性。(功利不是唯一原则;无最大化概念) 功利原则。休谟在德性的有用性上使用功利概念, 功用为道德德性的基础。功利论对契约论的批判。 休谟:理性不能决定道德,道德是情感的产物。 哈奇逊。《论道德上善与恶的观念的起源》,第一 个明确提出功利原则。最大幸福原则与道德计算原 理。以痛苦与快乐来定义善恶。洛克之后英国伦理 学理论的主流建立在道德心理基础上,沙夫茨伯里、 哈奇逊、巴特勒到休谟,斯密:情感论的伦理学。 洛克:善恶只是快乐痛苦。罗素:边沁纲领来自洛 克、爱尔维修、哈特莱(Hartley)。



同期欧洲大陆关注“权利” 。边沁热心于英国的政治、 法律制度改革,并积极地为这种改革寻求理论根据和指 导原则。在他看来,革命时期的理论已经不能再适应新 时期改革需要。要实现改革的目的必须有新的理论作基 础。 当代政治哲学的(反)功利主义背景。 金里卡,功利主义两个吸引力:1无宗教的道德,柏拉图: 正义的人永远比不义的人幸福,康德,边沁直接追求现 世幸福;误解:只图功利不问价值的学说。2后果论。效 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主观动机则不 然,认识论问题,应以效果为主,结合动机,而品质也 需要通过效果表现出来。 功利主义的两个部分:对个人福利的解释(前功利主义 的基础)及对人的福利予以同等重视的功利最大化要求。 (西季维克)称赞的功利性(有用性),斯马特“潜艇 指挥官”。称赞的有用性。斯马特p50引西季维克。《论 语》。若过于把行动的效果视为唯一标准,“责备谁是 有用的?”这一情况就可能出现。
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


1785年提出。这样的设计使得一个 监视者就可以监视所有的犯人,而 犯人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受到监视。 圆形监狱由一个中央塔楼和四周环 形的囚室组成,环形监狱的中心, 是一个了望塔,所有囚室对着中央 监视塔,使得处在中央塔楼的监视 者可以便利地观察到囚室里的罪犯 的一举一动,对犯人却了如指掌。 同时监视塔有百叶窗,囚徒不知是 否被监视以及何时被监视,因此囚 徒不敢轻举妄动,从心理上感觉到 自己始终处在被监视的状态,这就 实现了“自我监禁”。 米歇尔· 福柯:“圆形监狱”是19世 纪训诫制度的一个典型例证。



社会改革思想,边沁主义伦理学与法学强调个人利益与 公共利益的同一性。(再看看霍布斯的想法)。个人利 益为基础。 立法者的职责:调和公利与私利,如刑法的作用。刑罚 分明比严厉重要,死刑。功利原则与社会改革。 法律体系与政府的四个目标:生存、平等、富裕、安全。 安全的重要地位。 边沁主义,哲学激进主义。主张改革政体(代议制)、 选举制度(普选)、刑罚制度(刑罚目的不是报复而是 预防)。 边沁惩罚理论的核心是“避痛苦求快乐”,实际上是最 大价值原则的一种变通形式。认为惩罚应和犯罪的程度 成正比。惩罚程度:因犯罪而招致的痛苦程度应当大于 违法活动的所获得的利益和快乐。
克利特:提出了后来功利主义的基本命题,快乐与痛 苦(不适)作为行为准则;认为感官快乐应得到满足,但 主张有节制的快乐;与柏拉图等情欲理性对立(灵魂三分) 不同;更重视精神幸福或快乐,其源头是智慧。 苏格拉底-居勒尼学派:早期对话《普罗泰哥拉篇》 (“善不是别的,就是快乐;恶不是别的,就是痛苦”) 《高尔吉亚篇》中阐述了一种快乐主义观念,J.S.密尔说当 苏讲善是快乐恶是痛苦的时候是在主张功利主义;居勒尼 学派继承,认为肉体快乐高于灵魂快乐,故对肉体伤害须 受惩罚。 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 边沁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 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 修、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 以及休姆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 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十分重大。提出之初,就对 斯密的自由的经济学提出挑战,后来影响到边际理论、厂 商和消费理论、政府干预主义、货币政策的发展及福利经 济学。 亨利· 西奇威克(Henry Sidgwick)认为功利主义来自对“常 识”的道德系统的反省。他论证多数的常识道德被要求建 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上。他也认为功利主义能解决常识学说 的模糊和前后矛盾而产生的困难和困惑之处。 在20世纪功利主义虽然经过摩尔 (G.E. Moore) 的批判, 但英美哲学家与英国自然科学家兼伦理学家图尔明 (Stephen Edelston Toulmin)、牛津大学的诺埃尔· 史密 斯 (Patrick Nowell-Smith)、厄姆森 (J.O. Urmson)以及 澳大利亚的斯马特 (J. J. C. Smart)等人仍为功利主义辩护。


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 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 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 “个人利益是唯一实现的利益”。 “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他不过是个人利 益的总和”。


动物权利的倡导者。 边沁:“总有一天,其他动物也、会获得只有暴君 才会剥夺的那些权利。……一个人不能因为皮肤黑 就要遭受任意的折磨而得不到救助。总有一天,人 们会认识到。腿的数量、皮肤绒毛的形式、骶骨终 端的形状都不足以作为让一个有感知能力的生命遭 受类似厄运的理由。……问题不在于‘它们能推理 吗?’,也不在于‘它们能说话吗?’,而在于 ‘它们会感受到痛苦吗?’”



联想原理(心理学,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生理学;心理学 的决定论对其重要性:法律与制度改造,使人善良。) 苦乐原理。人性规律:趋乐避苦。继承英国经验论的感觉 论传统,快乐与痛苦的不同的性质与量。功利主义的难题 之一。功利主义的计算,胡塞尔的现象学和伽达默尔的哲 学诠释学论证了将人文精神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的荒谬, 前者的本质特征就是非精确性。(善=快乐或幸福,。快 乐=善、正义、权利)基本出发点。快乐论的功利主义者。 边沁:针戏与诗歌。反对者:“快乐机器”。 道德估算原理。乐与苦的数量比较。痛苦是“负的快乐”。 最大幸福原理。
杰里米· 边沁(Jeremy

Bentham1748年—1832)

英国的法学家、功利主 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 社会改革者。 主要著作:《政府论片 断》《道德与立法原理 导论》


边沁所系统阐述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 作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伦理学说。他把“求 乐避苦”作为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并认为 它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动机及目的。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边沁衡量国家法律和 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他功利主义理论的 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有时又叫“最大幸福原则”, 它不仅与禁欲主义原则根本对立,也与自然法学派 的权利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不同。
功 利 主 义
边沁与密尔的政治思想
边沁之前的功利思想



功利主义思想的界限在哪里,是否强调利益的就 属于功利主义范畴?昆布兰《论自然法则》: “全体人的共同利益就是最高规律” 佩利神学功利主义,道德:服从上帝,普遍幸福 与上帝的意志。宗教的精神力量使利己与公共的 普遍幸福统一起来。巴特勒。 葛德文政治功利主义,确立了苦乐的基础地位, 认为道德和政治的真正目的是快乐和幸福。区分 了感官与精神快乐。批评:教堂失火案例。关于 “正义”的争论,轻视个人利益。但他主张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