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七年级2019-2020学年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调研(10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拾级(shè)分道扬镳(biāo)褒贬(bǎo)销声匿迹(nì)B . 潮汛(xùn)嶙峋(líng)嗤笑(chī)拮据(jū)C . 阴晦(huì)鄙夷不屑(xuè)褴褛(lǚ)瞥见(piē)D . 揠苗助长(yà)惺忪(sōng)憨厚(hān)跌宕(dàng)2. (2分)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 格物致知唯唯连声地灵人杰一杯黄土B . 味同嚼腊歇斯底里宏鹄之志红妆素裹C . 化为乌有恪尽职守妄自非薄兼而有之D . 断章取意言行相顾无与纶比一代天骄3. (2分)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B . 上课铃声响了,原本还在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学生都静了下来,教室里万籁俱寂。
C . 从我所知道的一切来看,他可能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亲王。
D .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
4. (2分)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 . 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 .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 .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 .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5. (2分) (2017七上·盐城月考)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句子的序号正确的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芳香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A . ②①④③B . ①④③②C . ③②④①D . ②④③①二、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6. (12分) (2017七下·陆丰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
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
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
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
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选段出自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2)文中的祥子在干什么?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联系“被军阀抢劫、被孙侦探敲诈”等情节,说说祥子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无法生存?三、默写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8七上·昆山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子夏曰:“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2)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3)秋风萧瑟,________。
(曹操《________》)(4)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5) 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7)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8)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活动一】对联、成语、古诗……到处都有龙的踪迹。
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活动二:龙年说龙】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
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
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
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
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
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
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3)【活动三:古诗词赏析】古诗词中也不乏“龙”的身影。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写龙的古诗词,请联系全诗,说说韩愈笔下的“龙”是怎样的形象。
龙移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9. (19分) (2019八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
我画雪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
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
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
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
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
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東手就擒的感觉。
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
”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
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
”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
”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
”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
”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
”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
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
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
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
”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
”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
”她笑了,仲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
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
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10. (20分)(2019·宁波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四汪曾祺陈四是个瓦匠,外号“向大人”。
我们那个城里,没有多少娱乐。
除了听书,瞧戏,大家最有兴趣的便是看会,看迎神赛会,——我们那里叫做“迎会”。
所迎的神是阴间能保佑境内黎民的一县之主——城隍老爷。
所谓“看会”,实际上指的是看赛城隍。
我记得的赛城隍是在夏秋之交,阴历的七月半,正是大热的时候。
那真是万人空巷,倾城出观。
我们那里的赛会和鲁迅先生所描写的绍兴的赛会不尽相同。
前面并无所谓“塘报”。
打头的是“拜香的”。
这都是为了父母生病到城隍庙许了愿的“拜香”是还愿。
后面“挂香”的,这也是还愿的。
后面就是各种玩艺了:十番锣鼓音乐篷子,茶担子,花担子,舞龙。
舞狮子……最后是高跷。
迎会的玩艺到此就结束了。
这些玩艺的班子,到了一些大店铺的门前,店铺就放鞭炮欢迎。
他们就会停下来表演一会,或绕两个圈子。
后面才真正是城隍老爷(叫城隍为“老爷”或“菩萨”都可以,随便的)自己的仪仗。
前面是开道锣。
后面是虎头牌。
长方形的木牌,白漆,上画虎头,黑漆扁宋体黑字,大书“肃静”“回避”“保国佑民”。
最后是城隍老爷的“大驾”。
八抬大轿,抬轿的都是全城最好的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