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同学们好!光阴似箭,转眼间中学第一个多月学习过去了。
现在请你随我一起登上“成功快车”,在这次月考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吧!来吧,自信的你!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23分)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组()(2分)A、啜泣.( qì ) 堕.落(zhuì) 扒.窃( bā) 耸.立( sǒng )B、诱.惑( yòu ) 痴.想( chī) 沉浸.( jìn ) 琼.浆( qióng )C、迸.溅( bìng ) 童稚.( chì) 怡.然( yí ) 雏.形( chú )D、倔强.( qiáng ) 绽.开( dìng ) 蜕.变( tùi ) 伫.立( chǔ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2分)A、突如其来心痛如割忍军不禁玲珑剔透B、无忧无虑得失之患擎天旱地多姿多采C、天灾人祸举世无双怡然自得头昏目眩D、异国他乡心矿神怡蜂围叠阵明察秋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5、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太阳”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2分)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仿写: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 _。
6、综合性学习。
(5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之美德,乃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作为三中的学生更当做行为之典范,美德之传人。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贯彻十七大“老有所养”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尊敬老人的优良品德,学校准备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校园活动,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当然,你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位。
请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完成下面两题。
(1)如果你是校学生会的宣传干事,为搞好这次活动,需要你写一则宣传这次活动的标语,你会怎么写呢?(尽量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0字以内,3分)(2)这次活动,希望每位同学回家后做一件对长辈表示敬意的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尊敬老人的你会做件什么事情呢?并请你写出你这样做的原因。
(3分)①事情:②原因:7、默写。
(8分)(1),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3)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4),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赵薇的"太阳旗事件"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这让我们联想起杜牧《泊秦淮》中的,。
(6)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思想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二、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文后8——13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传.不习乎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有朋.自远方来 B.为人谋而不忠.乎C.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不亦乐.乎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11、请你写出选段第③句和第⑤句中所含的成语。
(至少两个)(2分)12、来到通州中学求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开始,能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吗?(2分)答:三、现代文阅读。
(33分)(一)(12分)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3、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能否改为“伸”?为什么?2分答:。
14、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2分答:。
15、第三段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2分A、鸟儿B、鸟儿的曲子C、鸟儿高兴起来D、卖弄喉咙1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2分答:。
17、第三段文字调动了多方面的感觉写出对春风的丰富的感受,请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4分)(1)视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触觉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父亲的考题》,完成题目。
(12分)父亲的考题⑴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
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⑵儿子紧张的情绪松弛了下来。
⑶“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⑷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
⑸“在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
”⑹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
⑺“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
”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⑻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关怀地问:“完了吗?”⑼“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列车继续往前开。
到了下一站,这是个小站,只下去10个人,又上来8个人;下一站也是个小站,下去6个上来9个。
”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⑽“再下一站又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站……”⑾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您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着一股得意..。
⑿“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⒀儿子一下子懵了。
⒁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积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不带走。
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的少,哪个站台得到的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
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
”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18、在(4)段中,在刻画人物时采用了和的描写方法,所起的作用是。
(4分)19、在⑾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2分)20、考题的目的是。
父亲的良苦用心表现了。
(4分)21、从⒁段父亲的话中,你能看出父亲的人生态度是什么吗?(2分)(三)、阅读《艰辛的历程》,完成题目。
(9分)艰辛的历程⑴“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⑵“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⑶“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⑷娘终于回家了。
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⑸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⑹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
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
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
娘气得不行,只有哭。
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⑺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
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
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
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