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2019/4/16 8
合作探究:
3、文章的主体部分有什么特点?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 进,直至现在的进击中,脉络清晰,节奏明 快,富有视觉动感。
2019/4/16
9
合作探究:
4、分析该消息主体部分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中“风平浪静”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着乐观轻 松的心情
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 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
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结果:
1949年4月20日到21日 长江前线(芜湖—安庆)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 放军即已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 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言简意赅,简洁生动;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2019/4/16
11
达标测评: 为新闻拟写标题,并说出理由。
XX网2016年4月22日 4月22 日是中国首个中国航 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博物馆学术报 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 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 能力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 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 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进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 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标题: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了中国 在航天方面的辉煌成就。 理由:1、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 2、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12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导语) 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 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 (主体) 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 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简介
选自《新闻作品选读》。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
在这则消息中,出现了“不到”、“既已”、“正 向”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恰当配合,把我军攻势 迅猛、锐不可当得态势,表现地淋漓尽致。
2019/4/16 10
扩展反馈:
1、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却 只用了不到200字,就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 (结语) 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合作探究:ຫໍສະໝຸດ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电头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作用: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靠。
2019/4/16
7
合作探究:
2、导语部分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表达 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简洁、概括性强 作用:为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新闻事实,吸 引读者的注意。 感情:表达胜利的豪情和对我军英雄气概的 赞美
导入新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毛泽东对
自己一生最好的诠释。他将自己的理想、抱负、 胸襟自然地融入自己的诗词、文章之中,即使
是写新闻,也写得文采纷呈,尽显韬略和胸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 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 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 大无畏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