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一、单选&判断1. 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①.学科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注重教材,学科体系。
②.经验维度: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关注儿童的兴趣。
③.计划维度:过分强调课程的预设。
2. 怎样判断一个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写还是幼儿角度来写?3. 维果茨基理论:“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和“心理工具”。
4. 成熟理论:影响和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
5. 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蒙台梭利。
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尔。
6. 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采用的课程型方式是“审议”方式。
课程审议是课程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7. 布卢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习的所有领域都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8. 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更多用在艺术领域。
9. 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
心理顺序: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原则组织课程内容。
10. 瑞吉欧教育的课程生成: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课程理念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游戏多,低结构)(强调于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学业知识技能的获得(教学多,高结构)(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能力)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1. 海伊∕斯科普课程:强调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创设兴趣区,给孩子主动学习兴趣,“49条关键经验”。
12. 凯米和德弗里斯的早期教育是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方案。
13. 光谱方案的理论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费尔德门——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14. 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价值取向;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15. 直接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16. 幼儿园课程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其最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对教育对象不同。
17. 过程模式:斯坦豪斯提出18. 幼儿园课程评价可用于三个方面:①.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②.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③.对课程效果的评价。
19. 凯米的课程看作是将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典范。
20. 蒙台梭利教育是以感官为核心。
21. 主题网: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增加或删除,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22. 光谱方案:较为成功地解决知识、技能与一般能力,教师教学与儿童需要,个体与集体等的关系。
23. 目标游离评价算不上是一种完善的评价类型。
例子:目标游离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可以用以下例子说明:某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认为本园的目标已基本达到,但未经外部人士的评价,故拟进行一项目标游离评价,邀请某幼教界权威人士,与其他幼儿园的园主任、教师、家长和某教育心理专家一起组成评价小组。
在对该园目标并不了解的基础上(未听取有关目标的汇报),评价人员用三天时间连续观察机构的运行情况,与儿童、家长、教职工等谈话,审阅书面记录与材料。
最后,根据所掌握的全部资料写出评价报告,向该幼儿园提供相当可观的有关该园工作情况的信息。
该评价报告不仅肯定某些预定目标的成效与影响,而且指出一些未预料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24. 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以从下到上(从民间到官方)的方式进行的。
25. 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最大区别:“发展—互26. 瑞吉欧在活动档案记录中,强调记录幼儿的表现,不仅记录活动过程,而且也在活动结束后记录。
27. 可以对课程进行评价的对象:园长、教师、家长、儿童以及教育行政人员。
28. 布朗芬伦纳生态系统中,小系统包括:家长、教师以及与儿童最为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
教育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
29. 能运用直线曲线是从幼儿角度表达的。
二、名词解释1.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
2.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 方案教学的含义: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4. 发展适宜性的定义:一是基于对人类发展的研究,课程和教育要适宜儿童的年龄;二是基于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人格、学习方式和家庭背景,课程和教育要适宜儿童的个体差异。
5. 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
从这种课程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种课程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儿童,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为中心,而且内容可以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6. 园本课程内涵:实质上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7.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8.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三、简答题1. 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泰勒认为编织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①.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 维果茨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从维果茨基的理论获得启示:①. 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②. 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③. 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④. 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
3. 在光谱方案中,选择这些活动的理由①.能反映各种类型的智能;②.在各个学习领域内,能强调和练习关键能力;③.在有意义的背景中能与问题解决的技能有关;④.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为每个儿童准备适合的课程的信息。
4. 园本课程的特点①.在课程特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特色性;②.在课程权利方面,园本课程具有自主性;③.在课程民主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民主参与性与开放性的特点;④.在课程开发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生成性。
5.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于联系区别:①.课程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②.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而得到知识、态度和价值观。
③.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联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①.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②.隐性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6. 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影响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并将进一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①.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②.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③.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这样一些指导思想和做法,与过程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7. 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①.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能对材料和活动进行选择;②.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决定计划和制定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和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③.通过提问、建议和环境设计,为儿童创造与其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关键经验的活动情景。
8. 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①.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②.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③.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④.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⑤.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四、论述题1. 瑞吉欧1).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背景:①.背景:瑞吉欧的悠久文化,政治传统,使瑞吉欧的市民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就早期教育不断开展的话,也得到当地市政的大力投资(享有12%的政府拨款)。
社区的大家庭式环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合作与分享。
②.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杜威的进步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艾沙克斯的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实践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③.建构主义理论影响:皮亚杰理论对瑞吉欧教育体系产生最大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2). 瑞吉欧中的方案活动的特点: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①.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②.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③.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3).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②.在学习活动中,瑞吉欧的教师是儿童的共同建构者;③.教师与儿童和家长之间处于互动关系。
4). 瑞吉欧教育的评价:涉及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各个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对儿童,儿童期,早期教育机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教师的职业身份等问题的崭新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瑞吉欧,不同的文化背景孕有不同的教育实践,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
2. 班克街(银行街)1). 班克街理论基础:①.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②.皮亚杰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③.杜威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理论2). 班克街的早期教育法案的基本理念、: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过程是不可分离的,托幼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家庭和社会其他机构分担对儿童教育的职责,它不应被看作是“学课”的地方。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学业成就。
3). 课程要素:①.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性;鼓励儿童的创造性。
②.班克街的早期教育内容:“社会学习”是该方案的核心③.早期教育方案的实施方法:主题网和课程轮。
④.评价:班克街长期主张更宽泛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是立足于理解儿童如何了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