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分类
血瘀证: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 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 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 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 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 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 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少阳经居髎、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 、丘墟。 太阳经加秩边、承扶、委中、殷门、承山、飞扬、 跗阳、昆仑。 混合型配委阳、外丘、阿是穴。 辨证取穴:血行瘀阻加三阴交、膈俞;风寒夹湿加命 门、腰阳关、风池;肝肾亏虚型加肝俞、太溪
骨度分寸
膀胱经腧穴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哪根神经呢?
如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从L4/5椎间孔发出 的L4神经吗?不是,因L4神经已经从椎间孔出 去了,所以压迫的是L5神经。
(四)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 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 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腋下, 躯干一般向患侧弯;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肩 上,则脊柱弯向健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多以正气亏虚,尤其肾虚骨弱为其内因,外 感风、寒、湿邪气侵袭,跌扑外伤及劳损为其诱因,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闭阻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亦曰 : “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 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1 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Hale Waihona Puke 常发于青壮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
3 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
4 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 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
急性期 针灸
➢华佗夹脊穴为主,腰部取肾俞、腰阳关。 ➢根据循经取穴
少阳经加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太阳经加秩边、委中、承山、昆仑; 混合型配委阳、外丘、阿是穴。 ➢根据辨证选穴,血瘀配三阴交;寒湿配风池; 肝肾亏 虚配太溪。 ➢针刺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5~30min。
针灸治疗
缓解期
针灸
两侧华佗夹脊穴为主 取肾俞、大肠俞、关元俞 根据循经取穴
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 骨板;③纤维环;③髓核。髓核 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 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 75%,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 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病中发病率最高 的疾病,其原因复杂: ➢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是退变, ➢ 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
本文档由医学百事通高端医生网提供 你可以网上搜索下网址哦
在线咨询医生网址:
概述
诊断标准
辨证分型
针灸治疗
概述
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腰 椎退行性改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 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所致 腰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 而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 脊髓或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系列临 床症状,以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 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 种病变。
损伤占主要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损伤 导致退变,而退变又容易引起损伤。
概述
发病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好发于 青壮年,男多于女,其发病部位以腰4~5之间为最多,腰5 骶1之间次之
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
背俞穴:肾俞、大肠 俞、关元俞
腰阳关,命门,十七 椎
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膀胱经、 胆经
膀胱经:秩边、承 扶、委中、殷门、 承山、飞扬、跗阳、 昆仑
胆经:居髎、环跳、 风市、膝阳关、阳 陵泉、悬钟、丘墟
针灸治疗
卧床 休息
尽可能完全卧床,以卧硬板床为主,卧床6小时后 原则上可以下床解手、洗漱、吃饭等。只是时间不 可过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等
取穴原则
近端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选取腧穴 病位
远端取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穴位为主(循经五输穴、四总穴等)
辨证取穴 辨病取穴 各个原则不是孤立的,是可以互相结合运用的
针灸治疗
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 5腰椎,棘突下旁开 0.5寸,腰椎间盘突出 节段及上、下一节段 两侧华佗夹脊穴为主
L5-S1 椎 间 隙 变 窄
前纵韧带钙化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早就有类似记载,如《素问·刺痛论》 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又云:“内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 悟》也曰:“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这些描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症 状基本吻合,中医称之谓:“腰腿痛”或“腰痛连膝”等,将其归属 于“腰痛”、“腰背痛”、“腰尻痛”、“痹证”等范畴。
5 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跖屈肌力减弱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 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
6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 足背或足趾;
➢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 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 4、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 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 解症状。
➢ 5、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 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 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 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 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