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家的学说道与人生

道家的学说道与人生

第二讲道与人生一、智慧人生按说,老子反对文明、厌恶社会,应该属于痴傻呆苶之类,然而诡谲的是,《道德经》中处处闪烁着人生的大智慧,二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世界。

这是对世俗人们知识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人们智慧水平的讽刺。

下面我们从中择取数条,大致归类,切磋其大意。

1.认清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这样的人是智者;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这样的人聪明。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人善于揣摩别人想什么,做事情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的人则不行,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在意自己的感受。

也有人有自知之明,做事比较谨慎,自己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勉强;有的人则不然,认为自己无所不行,从不怕高估自己,这样的人不是自傲,就是自大。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四个“自”,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自以为是者的形象:自我表现,自我彰显,自我表功,自端架子。

老子告诫说,一个自我表现的人不是聪明人,一个说自己有能力的人难以得到别人的称许,一个大讲自己功劳的人让别人反感,一个端架子的人不久就会被别人识破真相。

民间有句老话:半瓶子醋最响。

可是,大千世界中又有几人听得老子规劝。

2. 识人辨物。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许诺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他说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你真正找他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说出一堆困难理由,言而无信。

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谁轻易许诺,结果如何;谁总说“这事包给我”,结果又怎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实在话不好听,漂亮话不实在;真正明白的人表面上不善言谈,爱与人辩论的人往往是半瓶子醋;专精的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人不专精。

三组句子,正反两个方面作对比,堪为生活中的警句。

别人对我说好话,听了以后感觉很舒服,不过要想一想:对方说的是否真心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一个人夸夸其谈,上了“××论坛”,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专家学者,老子说,八成不是。

一个人自诩什么都懂,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3.完成事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着脚尖的人站不久,拼命跑的人跑不远。

人生在世,做成任何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业,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肯定不行。

你想当一流的物理学家,要有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前人心浮躁,一些人想出名,搏出位,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做法往往被人唾弃。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情,都需要从容易处入手;无论多么大的事情,都需要从小处做起。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很好,但不要忘记脚踏实地,从最简单处做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不讲自明。

“大器晚成”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4.超然真理。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这里的关键是“大”字,指超越人们感官认知的知识。

超然的白看起来似乎不纯净,超然的空间看起来没有角落,超然的音听起来没有声,超然的图像看起来没有形状,超然的直线好像弯曲。

这是怎么回事?宇宙空间大吧,它没有角落,当代物理学家给了个说法,叫“有限无界”,宇宙不是无限的,但又找不到边界。

这听起来自相矛盾,但与老子的说法殊途同归。

航空飞行,从北京到洛杉矶,从北极和阿拉斯加“绕着”飞,而不是沿着纬度线“直”飞,这两条航线哪一条直?航空人员最清楚。

震耳欲聋的声音,太大了,但它传不远,传得远的我们听不见,无线电波谁听得见?宇宙背景噪音谁听得见?人们常说“巧夺天工”,表示做的东西像天然的一样美,这仅仅是个比喻。

园艺师做的山水盆景好看吧,让园艺师到张家界、九寨沟自然景区看一看,马上无语。

古代埃及人修建的金字塔,中国人修建的长城,多么雄伟,但看看喜玛拉雅山,看看美国的大峡谷,岂可同日而语。

真正参破人生的智者不给人讲道理,因为是非完全颠倒,没有办法讲,讲了对方也不明白,干脆“讷”而不言罢了。

老子上面讲的道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大多相悖,对还是不对?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人生追求决定了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

世俗社会中的人们追求的是功名利禄,遵循的是世俗生活的道理,按老子说的去做,八成会失败。

老子站在自然界看人和人生,人生的意义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生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自己这条命,修养性命才是人生真谛。

他要告诉人们这个道理,他宣称自己要当“教父”。

有人说老子也关心社会和人生,于是大谈老子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思想。

这是皮相之见。

老子批判社会,否定物质人生;不仅批判腐败的社会和肮脏的人生,而且在老子看来根本就没有不腐败的社会和不肮脏的物质人生。

二、无为众所周知,老子讲“无为”。

请问诸君:什么是“无为”?“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那是行尸走肉。

基于生命修行的立场,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为无为”,即做什么也不做,在有为中无所作为。

“为无为”的要诀是“抱朴守一”。

三、抱朴先说“抱朴”。

“抱朴”又叫“见素抱朴”,意思是说要做一个朴素的人。

老子所说的朴素,既指吃饭穿衣等外在形式,更指心灵和精神上的纯真无邪,是这二者的统一。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穿着很朴素,内心很复杂,利欲熏心,这样的人是假朴素,真阴谋,老子反对这样的为人作风。

“抱朴”的第一项要素是抛弃世俗知识。

若要内心朴素,首先不要学习世俗的知识,世俗的学习与生命修行背道而驰,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妨碍修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会使人不安,使人焦虑,使人心态变坏。

世俗法律让人们遵守社会秩序,这会使人变得虚伪;世俗道德让人们做善事,无意中让你懂得了什么是邪恶。

变得虚伪,懂得邪恶,这本身就污染心灵。

所以,老子对世俗道德表示质疑:“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他告诫人们应该“学不学”,不学习那些肮脏的世俗法律和道德,使心灵保持纯洁,“绝学无忧”,心灵纯洁了也就心静了,脏心烂肺的人静不下心。

“抱朴”的第二项要素是“寡欲”。

在老子学说中,欲望是生命修行的障碍,必须克服。

应该克服感官欲望,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为什么说“五味令人口爽”?最近读到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记述了一个人“闭关”的经历:一个男士把自己关在幽静的屋子里,眼不见强光,耳不听噪音,口不食五味,馒头加白开水,连续数日。

闭关结束,他吃苹果的时候,感受到过去从未体验过的苹果的味道,经验了人类感受味觉的生理过程,这个时候他真正明白了老子“五味令人口爽”的含义。

对于生命修行来说,不知足是最大的祸害,贪欲是最大的过错:“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老子主张“少私寡欲”,欲望与私心联系在一起,私心少了,欲望也就少了。

应该遏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味无味”,应该视金银财富如粪土——“不贵难得之货”,因为圣人一无所有——“圣人不积”,越是一无所有,在生命修行方面积累越多——“既以与人己愈多”。

在功名利禄与生命的关系上,他提醒人们:“名与身熟亲?身与货熟多?”他的回答是,生命是本,财富是末。

这道理,谁都明白,但就是实践起来困难,只有经历了生死劫难的人才有深切的体会。

“抱朴”的第三项要素是以德抱怨。

老子教导人们应该“报怨以德”,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根本就不往心里去,根本就没记着那件事,在别人看来,我是一个不记仇、没心没肺的人,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戴德的人,纯粹的傻子一个,因为我有一颗“愚人之心”,一点也不开化,像一个婴儿——“若婴儿未孩”:“俗人昭昭,我独若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但我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成年人,这样的成年人在别人看来“独顽似鄙”,超级的痴傻呆苶。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耶稣基督的一句话:别人打你的左脸,就把你的右脸给他。

老子与耶稣,何其相似乃尔!换个角度看问题,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你对别人耿耿于怀,气得吃不香睡不好,对方根本不知道,人家照吃照睡。

你这是跟自己过不去!四、守一再说“守一”。

在《道德经》中,除了表示数字的“一”之外,还有意义完全不同的“一”,这个“一”与修行手段有关,是修行者意念关照的特定对象,故称“守一”,老子有时也说“抱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营魄抱一”。

“抱”是拥抱,通常是指手的动作,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是一个肢体动作,还是“守一”表达的确切。

“守一”,就是意念固定在一处。

做个简单的实验:诸位右手轻握,向上竖起拇指,伸直胳膊举到自己头的正前方,两只眼睛聚焦凝视自己拇指的指甲,凝视30秒……请问:有什么感觉?感觉到自己的心里宁静了,不再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不但不乱,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大脑凝固了。

道家所讲的“守一”,不是使用外部感觉器官,不是使用眼睛、耳朵,恰恰相反,是闭目塞听——“塞其兑、闭其门”,是“内视反听”,意识向自己身体内部看,向自己身体内部听。

有人会说:闭上眼睛看,塞上耳朵听,这样的人恐怕有精神病。

老子说不然,在我们的心灵内部,存在着一个自己从不知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既有景象,也有声音,还有气味,总之,外部世界能感觉到的,内心深处都有。

有人说:老子病得还不轻,应该找个心理医生看看了。

给大家说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大概是在1990年的春天,我得了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发烧很厉害,医生给用了青霉素普鲁卡因针剂,老百姓俗称“双效”,每日一支,共一个星期。

第四天,卫生院的护士给我注射后,我隐隐约约听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丝竹音乐般的声音,开始很纤细,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我感到奇怪,我在那个社区已经生活了几年,周围的情况我很熟悉,没有学校,更没有乐队,怎么会有乐队奏乐?奇怪之际,我突然意识到:莫不是药物过敏!于是,马上告诉了护士,护士命令:趴在床上别动!我乖乖从命。

从未有过的体验发生了:耳朵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而且,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看见了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光怪陆离的景象,有点恐怖,我急忙睁开眼,不敢再闭。

这时,护士已经找来了医生,准备好了抗青霉素过敏药,准备给我注射。

我请求护士:先不要用,我还能坚持住。

我一直睁着眼睛,一闭眼就出景,所以干脆不闭,声音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前后大约一刻钟。

这次经历,使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老子说“守一”,这个“一”是什么位置,《道德经》中提到“圣人为腹不为目”,可能是下丹田。

在后来的道教中,“守一”有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不同的位置,这涉及修行技术,讲内丹道教的时候再作阐述。

意念守住一个位置后,就不要离开——“能无离乎”,要调整自己的气息,放松自己的身体,像婴儿那样——“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保持这种状态到了一定时间,或者是两三个月,或者是两三年甚至更久,杂念去除了——“涤除”,就会有一系列特殊的心理体验——“玄览”、“天门开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