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家与人生智慧

道家与人生智慧

第五讲
道家与人生智慧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 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入周问礼处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
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
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
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
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
《第三十三章》: 知 人 者 智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自 胜 者 强 。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 失 其 所 者 久,死 而 不 亡 者
寿。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 惠王、齐宣王同时。其 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 归於老子之言。
致虚极,守静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四时读书乐》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能认识人。
不折不从 星斗其文 亦慈亦让 赤子其人
汤川秀树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 在国外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 一本书就是在两千多年以前写 成的《道德经》。”
麦克·哈特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海德格尔晚年请人用中文书写
“作为《道德经》的五千言《老子》这本书, 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 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 容表现则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手法。《老子》 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 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老子:“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 ,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 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 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 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 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 ,则烦恼之情增。”
孔子连忙解释:“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 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 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林语堂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 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 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 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 得。”
尼采
“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预见到了今天人类 文明的状况。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 了《老子》这部奇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 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 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 出那样严厉的指控”
老子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 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 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 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 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
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 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 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 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 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
孟子:"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 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四体不言而喻。" 又说:"存乎人者,莫良 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 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 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以有己。’”
《史记·孔子世家》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 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 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 深藏若伪,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
《史记·老子列传》
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 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 ,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 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 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 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 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 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 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 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 矣!”
孔子:“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 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 ;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 ,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 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 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 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 ,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 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 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 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 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 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卢川芳郎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 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 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 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 切现象和谐在两者的基本一 致。”
卡普拉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 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 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 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 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 吾师也! ”
《史记·老子列传》
老君台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 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 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 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 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