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劳动力流淌现状及进展趋势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淌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

GATS将国际间劳动力流淌视作自然人移动。

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相关的要紧是“合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service suppliers)。

其在外期间的酬劳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提供者应具有相关和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

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一般为1~3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治理和移民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由于进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贸易竞争力,缓解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能够关心他们摆脱贫困。

而关于发达国家来讲,普遍存在着劳工大量短缺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和
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峻短缺;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

因此,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劳动力流淌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

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判和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淌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淌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可能,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淌达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

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酬劳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酬劳高的地区或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

当前,劳动力流淌要紧是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同,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和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
劳动力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加上其存在大量劳工短缺和高失业率,开拓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欧美的劳动力市场只对东欧各国和部分非洲国家开放,而对中国的开放度专门低。

美国:尽管美国诸多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劳务需求,但其劳动力市场只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内部成员开放,要紧从墨西哥引进劳务。

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限制其它国家劳务的进入,政府差不多上不批准中国中低级劳务的工作申请。

同时,美国还存在着严峻的资格卑视,不承认中国公民在中国国内拥有的教育学历和职业资格,限制了中国公民的市场进入机会;美国政府只承认墨西哥四年制高等教育学历,给予其受高等教育者合理的市场准入机会。

欧盟:多数欧洲国家不对我国开放劳务市场,而只对欧盟成员开放市场;只有在欧盟成员不能满足国内劳务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同意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引进劳务。

欧盟除对中国公民进行资格卑视外,还在出入境治理方面实行差异待遇。

在多数欧洲国家的海关和边防
治理口岸,通常对欧盟国家以外的公民单设信道,严格审查。

只是,近来西班牙对非法劳工的“大赦”和英国对中国开放医护市场显示出其引进外籍劳工的灵活性。

二、亚洲市场
亚洲市场是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要紧市场,一方面,亚洲各国对外来劳务的限制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亚洲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不管是地理位置,依旧文化背景都与中国相近。

2005年,我国劳务输出在亚洲市场的营业额占行业总额的54.3%,其中,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业务制造了40%的营业收入。

亚洲开发银行的进展报告表明,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其它地区,以后3年的GDP增长率将介于6.5%~6.9%,这一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

伴随着GDP的高速进展,亚洲各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出现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技术劳务和治理人员的缺乏。

日本:目前,日本只对拥有专门技术、技能和知识的外国人发放就业签证,限制其它外国人参与就业,中国对日本的劳务输出要紧通过派遣研修生及技能实习生的渠道。

近年来,日本人才派遣公司通过中介机构和日资企业在华招聘电脑软件人员、机械设计等专门技术人才等,派往日本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据日本科技省可能,日本工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301万人。

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面开放国内劳务市场指日可待。

韩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内就业观念的变化,韩国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短缺问题,缺口为55万左右,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水产业和农畜业劳动力缺乏尤为严峻。

目前,韩国要紧通过产业研修制、雇佣许可制和访问就业制从亚洲各国引进劳动力。

由于中韩两国政府尚未签定《劳动力派遣与谅解备忘录》,中国公民还不能通过雇佣许可制进入韩国。

新加坡:新加坡是中国对外输出劳务的第二大市场,中新劳务合作
十分紧密。

中国在新劳务人员要紧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海事,以及空乘、医护、幼师、餐饮等行业。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相同,加上中国工人技术好、效率高,在新加坡外劳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颇受雇主欢迎。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加强对外国工人的治理,一方面逐步放宽各产业引进外国工人的配额限制,同时通过调节劳工税来操纵引进外国工人数量,使外国工人流向那些真正需要的产业和企业。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由劳务输出国转为劳务输入国的,从长期的进展趋势看,不同行业引进外籍劳工呈现出不同的进展态势。

建筑业和制造业对国外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步减少,服务业和种植业的劳工需求呈上升趋势。

此外,船运与再保险业、旅游业、教育与保健服务业、码头与航空业也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工。

目前,马来西亚并未对中国开放劳务市场,因此,中国在马的劳务要紧是专业技术人员。

三、非洲市场
近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先后发表报告,对非洲经济进展前景进行预测:2010年前,非洲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