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1 1 环评手续履行情况3 1.1标准及总量批复 3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5 1.3工程建设情况 51.4环境保护目标 62 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8 2.1矿井基础资料8 2.2兼并重组整合工程与原有工程变化情况25 2.3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31 2.4井下生产系统33 2.5地面生产系统442.6公用工程463 环境影响及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55 3.1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55 3.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变化分析56 3.3变更前后污染物变化分析663.4总量控制674 地表塌陷影响预测69 4.1井田开拓及开采概况69 4.2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模式及基本参数选取70 4.3地表移动变形预计724.4地表塌陷对环境的影响预测75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78 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78 5.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9 5.3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865.4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8 5.5生态环境的防护、恢复措施965.6生态环境影响小结110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3 6.1地层与构造113 6.2水文地质条件117 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30 6.4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1336.5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33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44 7.1地表水概况144 7.2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与调查144 7.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44 7.4运营期地表水环境污染影响预测147 7.5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分析1487.6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1518 水土保持方案154 8.1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54 8.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154 8.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围155 8.4水土流失预测156 8.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158 8.6水土流失监测163 8.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658.8结论和建议1669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168 9.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168 9.2环境风险识别168 9.3矸石坝溃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69 9.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719.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7310 公众参与174 10.1公众参与概况174 10.2公众参与方式及容17410.3公众参与意见的落实17911 环境保护措施变化情况181 11.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81 11.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83 11.3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一览表20011.4环保设施投资20312 环境管理与监测方案变更情况204 12.1环境管理204 12.2环境管理计划208 12.3环境监测计划212 12.4环境管理和监测经费预算21412.5环保设施验收清单21613 总量控制217 13.1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和控制目标217 13.2工程污染物排放总量217 13.3环保局批复总量控制指标21813.4污染物削减方案21814 结论和建议219 14.1工程概况219 14.2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19 14.3总量控制220 14.4环保投资220 14.5评价结论220 14.6建议228前言华润昌裕煤业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属梭峪乡管辖。
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
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2010]43号文件“关于华润煤业新桃园煤矿等10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调整)的批复”,同意原由同煤集团作为主体重组整合的煤矿集团昌裕煤业矿井主体变更为华润电力控股,变更后煤矿集团昌裕煤业暂定名为华润昌裕煤业。
华润昌裕煤业为单独保留矿井,此次资源整合前为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是在2006年时由原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古交市亿达顺煤矿及部分新增区资源整合而成,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批采03~9号煤层,设计开采03、2+3、4、7、8、9号煤层。
2006年11月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古交市环境保护局于2006年11月27日以古环字[2006]66号对其进行了批复。
2007年3月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完成了《省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资源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市煤炭工业局于2007年8月20日以并煤行发[2007]308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
目前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t/a矿井除进行了部分井筒开拓工程外,其余地面生产、生活及配套设施,以及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等均未建设。
变更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井田东西长1.83km,南北宽0.73km,面积0.7264km2。
设计可采储量2604kt,设计服务年限2.05年。
2011年1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08306,批采煤层未变,矿井开采03、2+3、4、7、8、9号煤层,所采8号煤由汽车运至华润煤业选煤厂洗选。
2011年5月地宝能源编制完成了《华润昌裕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市煤炭工业局于2011年6月22日以并煤行发[2011]223号文予以批复。
2011年7月由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华润昌裕煤业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井初步设计》。
变更后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3个井筒开拓全井田,高档普采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华润昌裕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面生产系统和井下生产系统。
关闭21万吨时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主斜井作为变更后主斜井,利用21万吨时关闭的原梭峪技咨煤矿回风斜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副斜井,利用21万吨时回风立井作为本次工程的回风立井;充分利用原环评中提出的环保设施,对于本次设计新增的设施,环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依据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发[201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环境影响评价和关闭矿井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通知”,华润昌裕煤业委托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承担华润昌裕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组织项目组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
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华润昌裕煤业45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
1 环评手续履行情况1.1 标准及总量批复1、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4。
2、市环境保护局,并环初审[2011]071号关于“华润昌裕煤业45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2011年5月26日;附件5。
3、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初审[2011]19号关于“华润昌裕煤业450kt/a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批复,2011年5月13日;附件6。
4、市环境保护局,并环量核[2011]011号关于“华润昌裕煤业45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意见,2011年5月19日;附件7。
5、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1]980号关于“核定华润昌裕煤业45万t/a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函,2011年6月9日;附件8。
对于在环评期间新颁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本次按其进行评价。
其中: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场地执行2类标准,村庄执行1类标准,公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功能区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评价标准值见表1—1—1和表1—1—2。
表1-1-1 环境质量标准表1-1-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2006年11月,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编制完成了《古交市梭峪乡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古交市环境保护局,古环字[2006]66号关于“古交市梭峪技咨煤矿21万吨/年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2006年11月27日;附件3。
1.3 工程建设情况经调查,矿井按原批复的设计尚未形成系统。
井下利用原有的两条井筒掘进了部分不规则巷道,地面设施均未建设。
目前原技咨煤矿工业场地主副斜井均已关闭,生产辅助建筑物保留有机修车间、油脂库、岩粉库、消防材料库、坑木加工房、器材库及器材棚;行政福利设施保留有办公楼、单身宿舍楼、职工食堂,本次资源整合工程拟利用。
原亿达顺煤矿除主立井外,其余设施本次资源整合工程均不利用。
目前工业场地主立井、副斜井均已关闭,地面设施也已全部拆除。
1.4 环境保护目标变更设计井田围没有发生变化,保护目标也未发生变化。
本矿井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区的村庄、河流,以及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村庄水井、浅层地下水、农田、植被等。
具体保护目标见表1-4-1和图1-4-1。
表1-4-1 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表1-4-2 评价围村庄情况一览表2 矿井基础资料及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变化情况2.1 矿井基础资料2.1.1 地理位置昌裕煤业井田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隶属梭峪乡,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
104省道和太(原)~岚(县)铁路均位于井田以南,井田与镇城底站相距约4km,由井田到公路里程约60km,铁路里程约56km,交通方便。
地理位置及交通位置图2-1-1。
2.1.2 资源概况2.1.2.1 井田境界本项目兼并重组整合后,井田面积及批准开采煤层均未变。
矿井开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
井田东北~西南长约1.83km,西北~东南宽约0.73km,面积0.7264km2。
整合后井田东北为兰盾煤矿,西邻炉峪口煤矿,其余均与西曲煤矿相接。
兰盾煤矿已关闭,井田四邻关系见图2-1-2。
图2-1-2 四邻关系图根据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1月28日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08306),井田围由下列12个坐标点(1954年坐标系)依次连线圈定,详见表2-2-1。
表2-1-1 井田围拐点坐标统计表2.1.2.2 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井综合柱状图见图2-1-3。
井田山梁一般为新生界地层覆盖,沟谷两侧多为基岩出露。
所见地层有古生界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新生界第三、四系。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①奥系中统峰峰组(O2f):一般85m左右,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厚10.22~59.06m,一般25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