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双面黑白水坝煤矿全本环评报告参考Word

A双面黑白水坝煤矿全本环评报告参考Word

目录1.前言 (1)2.总则 (2)2.1编制依据 (2)2.2评价目的及原则 (7)2.3评价时段 (8)2.4评价工作等级 (8)2.5评价范围 (9)2.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9)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12)2.8环境保护目标 (13)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5)3.1工程概况 (15)3.2工程分析 (24)3.3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2)4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简况 (45)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45)4.2社会环境概况 (49)4.3项目附近煤矿分布现状 (50)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51)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5.2建设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55)5.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56)5.4生态影响评价 (63)5.5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69)5.6生态管理与监控 (73)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5)6.1区域地质构造 (75)6.2水文地质条件 (75)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6)6.4技改前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77)6.5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78)6.6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83)6.7小结 (83)7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85)7.1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85)7.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7.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8)7.4矿井排水对红枫湖的影响分析 (93)7.4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94)8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98)8.1环境空气现状监测与评价 (98)8.2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00)8.3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8.4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04)8.5大气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05)9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 (106)9.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6)9.2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107)9.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7)9.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09)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11)10.1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111)10.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111)10.3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4)11水土保持 (118)1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118)11.2工程占地和土石方平衡 (118)11.3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118)1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目标 (118)11.5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 (118)11.6水土保持措施 (119)1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19)11.8水土保持监测 (120)11.9水土保持结论与建议 (120)12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 (121)12.1循环经济分析 (121)12.2清洁生产分析 (123)13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29)13.1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129)13.2环境监测计划 (130)13.3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131)14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 (133)14.1工业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 (133)14.2矸石堆场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135)14.3地面爆破器材库选址的可行性分析 (137)14.4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综合分析 (138)15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39)15.1环境风险识别 (139)15.2矸石坝垮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139)15.3其它源项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141)16总量控制 (144)16.1污染物总量控制原则和控制目标 (144)16.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44)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46)17.1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分析 (146)17.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评价 (146)17.3环境经济损益评价 (151)18公众参与 (153)18.1信息公示 (153)18.2现场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56)19选址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161)19.1与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61)19.2与区域煤炭开发规划的相容协调性分析 (161)19.3与环保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 (162)19.4与城镇总体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163)19.5与生态建设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163)19.6与红枫湖百花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的相容性 (164)20评价结论与建议 (165)20.1项目概况 (165)20.2项目环境影响 (166)20.3环境经济损益 (172)20.4环境风险 (172)20.5环境可行性分析 (172)20.6总体结论 (173)20.7要求与建议 (173)插图:图2.8-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图图3.1-1:建设项目井田境界图图3.1-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图3.1-3:建设项目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图3.1-4:建设项目地面设施总平面图图3.2-1:建设项目开拓系统平面图图3.2-2:建设项目开拓系统剖面图图3.2-5:建设项目水量平衡图图3.3-1:建设项目矿井生产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图图4.1-1:建设项目地层综合柱状图图4.1-2:项目区内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图图4.1-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系图图4.1-4:石朱桥水库淹没区范围图图4.1-5: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图图4.3-1:建设项目周边煤矿分布图图5.1-1:建设项目区内植被类型分布图图5.1-2:建设项目区内土壤侵蚀现状图图5.1-3:建设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图图5.3-2:建设项目全井田开采后地表沉陷下沉等值线图图5.4-1:建设项目全井田开采后地表沉陷下沉等值线与环境地质现状叠加图图5.5-1:建设项目矿区保护煤柱布置图图5.5-2:建设项目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图图6.3-1:建设项目大气和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图6.5-1:建设项目含水层及导水裂缝带发育图图7.1-1: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图9.1-1: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图图9.3-1:建设项目噪声源分布图图19.2-1:平坝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规划方案图图19.6-1:建设项目与红枫湖保护区相关位置示意图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附件:附件1:水坝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贵州省环境保护局《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业务咨询服务登记表》附件3:建设项目立项文件(黔煤呈[2006]25)附件4:水土保持批文附件5:建设项目执行标准确认函附件6:建设项目原煤销售协议附件7:建设项目采矿许可证附件8:建设项目储量备案证明(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526号)附件9:建设项目开采批文及其变更文件附件10:建设项目矸石处理协议附件11:水坝煤矿水坝煤矿地表水、噪声现状监测报告附件12:水坝村民组搬迁协议附件13:水坝水库功能证明附件14:水坝煤矿15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安环监评字[2013]18号)附件15:公参调查联系表附件16:水坝煤矿15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安环监评字[2010]23号)附件17:公参调查团体调查表附件18:总量控制及预审意见附表:附表1: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附表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一览表附表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竣工验收内容一览表附表4: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1.前言根据《关于批复安顺市六县(区)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请示》(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等六厅局,黔煤呈[2006]25号)(黔煤呈[2006]25号,详见附件3),将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乡水坝煤矿(以下简称原水坝煤矿)进行扩能扩界,生产能力由6万t/a改为15万t/a。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乡水坝煤矿(以下简称水坝煤矿)地处贵州省平坝县西部,位于贵州省平坝县乐平乡凤凰村,隶属平坝县煤炭管理局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49″~106°07′26″,北纬26°26′14″~26°26′48″。

井田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0.5393 km2,开采深度标高为+1100m~+1450m。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54.6万t,设计服务年限7.6a。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可采煤层为M7、M8、M9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矿井主体工程目前已基本结束,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因此本次环评针对施工期进行回顾性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水坝煤矿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详见附件1)。

评价单位接到委托后,在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深入的现场踏勘和调研的基础上,评价单位与监测协作单位安顺市环境监测站进行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并对工程进行深入分析,环评在对当地群众进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完成了《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乡水坝煤矿(技改)15万t/a项目》(送审稿),敬请审批!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安顺市环境保护局、平坝县环境保护局、乐平乡人民政府与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2.总则2.1编制依据2.1.1国家有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年1月1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本),2004年8月28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正,2008年6月1日;(1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

2.1.2国家有关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2)《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1999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0年3月1日;(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4]28号,2004年10月2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