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训练题1.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后,立即遭到布尔什维克内部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等人的激烈反对。
考茨基在1918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书中,大肆攻击十月革命,把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比作“一个怀孕的妇女为了缩短她不堪忍受的妊娠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以致早产”。
这些现象反映出A.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B.暴力夺权加快了俄国历史发展进程C.布尔什维克党内思想混乱、矛盾尖锐D.当时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
促成这一“奇述”的因素主要是A.列宁的英明领导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C.四月提纲的提出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A.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一致反对B.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C.赢得了英法意协约国的支持D.导致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4.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
”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A.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B.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C.产生了多种社会影响力D.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5.列宁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
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列宁的这一认识体现于A.《共产党宣言》B.《土地法令》C.《和平法令》D.《四月提纲》6.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谋求夺取世界霸权B.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C.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D.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7.1917年4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列密闭的火车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运回俄国”。
德国这样做的初衷在于A.为俄国制造麻烦迫使其退出战争B.以实际行动支援列宁的革命斗争C.避免在德国发生激进的社会变革D.与布尔什维克党结成暂时的联盟8.“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这里的“它”指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9.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0.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
这表明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11.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
”这次“革命”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2.有学者指出,从长时间远视界来看,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长期革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皆发生于具有大陆性格的国家,也都被强迫放弃过去以农业为国民经济本位的体制,而采取以“数目字”管理(指一个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体制时的状态)的趋向。
这三场革命都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体现了普遍民主原则C.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3.《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这场斗争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以和平的方式而终结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4.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他们不是相互矛盾的”。
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力图建立资产阶级政权B.着力推翻沙皇专制C.推进了俄国的民主进程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5.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
”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D.遭到临时政府武力镇压16.“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这段话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上的否定17.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18.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这一举措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段情节:“在那动乱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的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的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当时俄国掌握实际权力的是()A.工兵代表苏维埃B.罗曼诺夫王朝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20.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A.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道路B.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21.战争进行了将近三年,劳动群众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格勒妇女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的口号。
各工厂工人纷纷响应。
政府派警察和军队镇压,但军队支持罢工工人。
当月27日晚,起义的工人、士兵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苏维埃及其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这次革命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表明他主张A.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B.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C.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23.如果以“苏联政治信仰的变迁”为题撰写专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列宁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B.斯大林创立了斯大林主义进而抛弃了马列主义C.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发展了列宁主义D.苏联历届领导人十分重视建设科学的政治信仰24.有学者认为,“彼得格勒起义仅仅死亡6人,受伤50人就宣告成功”,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斗争过程更像一场政变。
这说明当时A.布尔什维究党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B.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临时政府的实权C.临时政府已丧失了民众的期望与信任D.英法等国事实上支持俄国的革命行动25.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1688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B.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C.1789年的法国革命:民主、法治、和平D.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而普列汉诺夫、加米涅夫明确反对这一主张,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而考茨基也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上述的争论体现布尔什维克党关于革命前途认识的分歧,是党内认识层面的交锋激烈,A项正确。
当时俄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比较薄弱;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成熟,排除B。
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当时俄国已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D项错误。
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1917年4月才回到国内,他没有直接领导二月革命,故排除A;“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类社会矛盾,俄国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所以二月革命很快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选B;四月提纲的提出是在二月革命后,故排除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是在推翻沙皇统治后,故排除D。
3.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临时政府坚持继续参加一战,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因此人民群众继续斗争,推动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
故答案为D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起义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发生后和平夺权已无可能的情况下,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C【解析】从材料“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可以看出,李大钊的观点表明,十月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并具有世界革命的色彩,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A项和D项仅反映了材料中十月革命某一方面的影响,不全面;在对世界的影响上,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事件,具有相似之处,故排除D项。
点睛:“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是解题的关键。
5.D【解析】根据材料中“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一说,说明当时俄国是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说明列宁提出通过和平斗争的方式实现政权的过渡,这与《四月提纲》的内容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