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检测2020.3.13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2.C3.C4.A5.A6.C7.A8.C9.B 10.B 11.A 12.C 13.A 14.C 15.C1.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2.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致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表明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3.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
这一举措A.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发展4.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
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这说明顾炎武强调A.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C.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5.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
”这一主张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6.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竟”“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
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
《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
这主要是因为A.进化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7.1938年初,国民政府恢复政治部,下设三个厅,其中第三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入侵;同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救国纲领》,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员。
这表明A.国民党意图实行全面抗战B.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C.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一致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8.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
此规定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9.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以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被长期沿用。
由此说明罗马法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10.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缘于英国的殖民扩张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C.1600~1800年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缘于工业革命的开展11.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
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A.主张重建信仰权威B.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C.倡导安贫乐道理念D.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12.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13.下表是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由上表可推知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14.阅读下表据上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A.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D.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5.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
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0分。
共55分。
16.(16分)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
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6分)(1)关注重点:仁政;重民、富民。
(2分)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
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4分)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6分)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生丝出口剧增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6分)材料二民国政府为争取关税自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民国北京政府于1917年公布了《国定关税条例》,将进口商品分为必要品、资用品、无益品和奢侈品,并规定了差等税则。
1928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则》,规定差等税率,按照货物性质分别增高,由7.5%到27.5%。
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国签订关税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后,规定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所以立法院于1930年颁布《民国十九年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1931年颁布《海关出口税则》,又于1934年颁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
——《民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初探》(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政府所做努力呈现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10分)材料一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
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
——《毛泽东文集》(1)依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政治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的体现。
(6分)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
……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艾诺斯《全球通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革命策略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依据。
(7分)19.(10分)下表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摘编之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政治和经济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0分)示例:阐述: 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德和解,西欧经济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2分)通过民主化改革、重视发展科技教育等举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的霸权受到挑战,两极格局也受到冲击。
(2分)阐述:美国为了取得对抗苏联的优势,力图通过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控制西欧国家。
(2分)马歇尔计划客观上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复兴。
(2分)美苏冷战使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法德走向和解,以此为基础,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2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