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1 水稻烂秧 1. 1 症状 分生理性烂秧和浸染性烂秧。 1. 1. 1 生理性烂秧。有烂种、漂秧、黑根等。烂种是指播种 后不能正常发芽而腐烂,或幼芽入秧板泥层中腐烂而死。漂 秧是指出芽后长时间不能扎根,稻芽漂浮在土表,最后腐烂 枯死。导致烂种的原因很多,如陈种子,或种子水分过高受 热霉变等; 亦或催芽过程中稻种受热或受寒或秧田蓄水过 深,种子缺氧窒息等因素所致。黑根为秧苗中毒。当大量底 施未腐熟的农家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做底肥时,秧田水又 深,土壤还原态过强,其中的硫酸根还原菌迅速繁殖,将高价 硫还原成低价硫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亚铁等,毒害稻 苗,使稻根变黑腐烂,叶片枯死。 1. 1. 2 侵染性烂秧。有立枯病和绵腐病。立枯病症状: 常 见于旱秧田。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柔弱,易拔断。轻者,成 片发黄; 重者,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整片死亡。病株基部 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黑色霉层。绵腐病症状: 常见于水秧 田。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5 ~ 7 d 即可显症,起初在颖壳破 口或幼芽基部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 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零星点片发生,若遇低 温连阴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 死苗。 1. 2 烂秧的防治措施 烂秧的防治应以培育壮秧,改善秧 田环境,增强秧苗抗性为主,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1. 2. 1 改进育秧方式,确保秧田质量。最好采用塑料薄膜 育秧等。露地应选择湿润育秧。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 高平、肥沃疏松灌溉方便的地块作苗床。整地力求精细。凡 冬闲田作秧田,一定要冬耕晒垡,施足基肥,多施温性肥料, 以增加土温及其通透性,播种前去除畦面稻根和杂草。 1. 2. 2 选种和消毒。浸种前晒种,搞好风选、筛选、水选种 工作。用 25% 咪鲜胺 2 ml 对水 5 kg,浸 种 4 ~ 5 kg,或 用 62. 5% 亮盾药种比 1∶( 250 ~ 333) 或用 2. 5% 适乐时 10 ml 对 水 150 g 拌稻种 5 kg,包衣种除外。 1. 2. 3 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露地秧在当地日平均气 温稳定通过 12 ~ 13℃ 时方可播种。播种量要适中,落谷要 匀,踏谷不见谷,覆盖草木灰等。播种后让田水自然落干,增 温通气消除土壤中还原性毒物,使苗出得早、全、齐、匀、壮。 1. 2. 4 加强水肥管理。水育秧要做到既能控水透气促根, 又能灌水保暖护苗。旱育秧要做到适墒促根增蘖,干旱时适
农技服务,2012,29( 7) : 864,874
责任编辑 胡先祥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水稻秧田期病害防治技术
邹昊
( 安徽省肥西县官亭镇农技站,安徽肥西 231261)
摘要 总结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稻烂秧、其他苗期病害及营养障碍等水稻秧田期病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防治; 秧田期 中图分类号 S435. 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8421( 2012) 07 - 864 - 01
作者简介 邹昊( 1964 - ) ,男,安徽肥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2-05-26
时浇水。施肥要掌握基肥足,苗肥轻,后期施好送嫁肥,使秧 苗得氮增糖,增加抗逆性。 1. 2. 5 低温冷害。冷害不仅造成秧苗生理性障碍,同时还 会加重绵腐、立枯、青枯等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用 30% 土菌 消( 恶霉灵) 24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或 70% 敌克松每平 方米苗床用 3 g,对水 3 kg 喷洒,也可用辉隆宝 900 ml / hm2 + 4% 宁南霉素 1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 1. 2. 6 立枯病防治。遇到“冷尾暖头”,特别是处于“断奶 期”的旱秧更容易造成此病的发生。防治方法: 用 30% 土菌 消 240 ml / hm2 ( 或 70% 敌克松) + 辉隆宝 9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 1. 2. 7 绵腐、青枯病。喷药前 1 d 排干田水,用 30% 土菌消 240 ml / hm2 ( 或 70% 敌克松) + 辉隆宝 900 ml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喷雾,药后 1 ~ 2 d 复水。 2 其他苗期病害 2. 1 恶苗病 一般病苗比健苗高 1 /3 左右,叶片叶鞘细长, 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 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 施用 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籼稻较粳稻发病重; 糯稻发病轻。防 治措施: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催芽不宜过长,及时拔除 病株并销毁; 化学防治: 秧田消毒和种子处理,苗期发病,用 25% 咪酰胺喷雾防治。 2. 2 苗稻瘟 一般发生于秧苗 3 叶期,有慢性型和急性型 病斑。可用 75% 庄艳或稻艳( 三环唑) 750 g / hm2 对水 600 kg / hm2 进行喷雾至秧苗滴水为止进行预防,对已发病的秧 田要用 40% 韩稻爱 1 200 ~ 1 500 ml / hm2 或 40% 敌瘟灵或 75% 拿敌稳等对水喷雾防治。 2. 3 条纹叶枯病 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水 稻苗期至孕穗期均可染病,而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一 般早播田重于迟播田,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麦茬稻重于 其他接茬稻,籼稻较抗病,粳稻、糯稻较感病,稻田周围杂草 多的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措施: 首先,结合小麦“一喷三防”, 兼治灰飞虱。用 15% 金好年 750 ml / hm2 或 25% 吡虫啉 225 ~ 300 g / hm2 ,对水 450 kg / hm2 均匀喷雾。其次,狠治秧田一 代灰飞虱成虫,可选用 50% 双电( 吡蚜·噻虫嗪) ,与毒死 蜱、异丙威、仲丁威等结合使用。一般防治 2 ~ 3 次。第三, 在追施苗肥的基础上,喷施辉隆宝 900 ml / hm2 ,以提高秧苗 抗病力。 3 营养障碍 3. 1 缺锌 秧苗先在下部叶片中脉区出现褪绿黄白化状,
相关主题